第18章 中外名人成功啟示錄(2)(3 / 3)

在鄧稼先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裏,他28年的秘密曆程才得以披露,“兩彈元勳”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臨終前對妻子許鹿希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霍英東——從苦力到巨商之路

霍英東,香港著名的地產業巨子。他以經營房地產為中心,從雜貨鋪到建築、航運、旅館、酒樓、百貨、石油……形成一個遍布海內外龐大的、赫赫聲勢的工商業體係。廣州的世界一流飯店白天鵝賓館、國內一些著名的體育活動與他的名字相關連,他現任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國際足聯執委和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會長。

可誰又知道,霍英東先生的今天是由“價值七角錢”的苦力一步步幹起來的呢?

霍英東祖籍廣東番禺縣,1922年生於香港。他的童年是在舢板上度過的。七歲時,父親在一場風暴中舟毀人亡。從此,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肩上。他與9歲的姐姐和5歲的妹妹全靠母親經營小本生意,收取微薄的傭金養家糊口。

抗日戰爭爆發後,霍家生活更加艱難,霍英東隻好放棄學業當苦力、學徒、工人。18歲那年,他找到的第一件差事是在輪渡上當加煤工,但不久船主以“不稱職”為由辭退了他。後來日本人擴建機場,他去當苦力,日報酬是七角錢和半磅配給米。那時他每天隻吃一碗粥和一塊米糕,餓得頭暈眼花。一個營養不良、體弱無力的年輕人當搬運工,其艱辛可想而知。

有一天,不小心,一個50加侖的煤油桶砸斷了他的一個手指,工頭見憐,調他去修車。誰料禍不單行,有天他爬上一輛貨車,想偷學開車,沒想到這輛貨本撞了另一輛貨車,於是他的差事隻好告吹。後來他又當鉚釘工、“太古”的實驗室的製糖工等。

童年貧寒家境和成年後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練了霍英東的意誌,也培養了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性格。

二戰結束後,他投身運輸業;朝鮮戰爭爆發後,他又開展航運業,生意十分興隆。

朝鮮戰爭結束後,他不滿足運輸業已經取得的成就。他敏銳地看到了香港建築業的潛力,毅然向房地產進軍。1954年他籌建了“立信建築置業公司”,拿出兩年來買賣戰餘物資積攢下來的錢,拆舊樓,建新樓。他開創了大樓分層預售的先例。從此,房地產成了他致富的基礎。正如他所說:“從此翻開了人生嶄新的、決定性的一頁。”

包玉剛——一條舊船起家

世界各國首腦幾乎都知道包玉剛這個名字,他雄踞當今世界船王之首,還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並擁有50億美元的資產,可謂名聲顯赫。可誰曾想過當初包玉剛闖入驚濤駭浪的航運事業靠的僅僅是一條舊船呢。

本來包玉剛有固定的工作,也拿過高薪水。他曾從一個普通的職員擢升到高級職員,在銀行出任副經理、副行長。但獨立創業的強烈意念始終在他心底湧動,他毅然辭去公職,投身於航運,決心去闖一番事業。

那是1955年,包玉剛已有36歲。他的朋友聽到消息,大為驚詫,都以為他瘋了,勸他不要冒這種風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有的人小心翼翼搞了幾十年航運業,最後落得個公司倒閉。在航運界,破產、跳海、全家自殺的事,可說屢見不鮮,再說,五十年代在香港經營航運業的有幾十家,資本雄厚者有之,曆史悠久者有之,他能有立足之地?何況他眼下手裏的資金連買一條舊船都不夠。

經過一番周折,在朋友的幫助下,包玉剛從日本神戶銀行貸款75萬美元,購買了一條有20年船齡的舊船——“英諼納”。這是一條隻有8200噸位的燒煤舊貨輪。包玉剛見到“英諼納”號後十分高興,即將它改名為“金安”號,請人整修油漆一新。憑這麼一條老掉牙的舊船搞航運,這在世界航運史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當時,有人懷疑,包氏僅憑一條舊船,能在驚濤駭浪中前進麼?更有甚者,有人打賭:他包玉剛一條破船能成功的話,我在香港碼頭上倒爬幾個來回。

五十年代,香港和國際上普遍突行按船隻行程計算租金,即短期結算辦法。這種辦法在世界經濟繁榮時期,可以獲得較高利潤,然而,包玉剛麵對局勢動蕩不定、戰爭陰雲密布的嚴峻現實,冷靜分析了市場情況,毅然采取了低租金長合同的穩定經營方針,打開了經營門路。一年以後,他以善於經營守信用和行動果斷,博得了銀行和貨主的信用,成為擁有7艘貨船的船東了。

包氏投身航運業時,董浩雲在香港已有“船王”之稱,已擁有相當噸位的船隊和世界上最大的油輪——564763噸的“海上巨人”號。然而,誰都沒想到,十幾年後,包玉剛船隊迅猛發展,竟然超過了董浩雲一倍多,後來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

希爾頓——讓處處生出“金子”

希爾頓創立“旅店帝國”經過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非凡的創業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