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八閩英才(1)(3 / 3)

林則徐是彪炳青史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我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典範。他當官十四省(河北、江西、雲南、浙江、江蘇、陝西、湖北、河南、山東、湖南、廣東、廣西、甘肅、貴州),被稱譽為“六任封疆帥,千秋社稷臣”。由於他親切關心民間疾苦,主張改革,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嚴禁鴉片。林則徐領導禁煙鬥爭,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鬥爭史上的第一頁,並在國際禁毒史上樹起了第一塊豐碑。他名垂青史,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在國際上產生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就在於為了振興中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因而他具有不怕千難萬險,不計個人生死禍福,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鬥拚搏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將激勵我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而奮鬥!

林則徐生於福州,功在國家,這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也是我們福建人民的驕傲,在曆史長河中,林則徐的英名與日月同輝,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中國的“盜火者”——嚴複

你們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個叫嚴複的人嗎?毛澤東同誌早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裏指出:“自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複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這個“嚴複”就是福建省福州市陽岐鄉人。他從思想家的角度,背負著中華民族偉大而沉重的包袱,率先放眼世界,以其譯著《天演論》等,給沉悶的華夏大地,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氣,振奮了中國整整的一個時代,正如普羅米修斯盜來一把“聖火”,在中國的大地上熊熊的燃燒,使中國的人民在痛苦中有一個巨大的覺醒。我們為福州孕育了嚴複這樣的“盜火者”而感到驕傲,更為繼承嚴複等人遺誌,肩負振興中華民族的曆史重任而責無旁貸。

一、少年嚴複,睡在曆史的搖籃上。

嚴複,又名傳初、幾道、又陵、宗光等,其中“又陵”、“宗光”、“嚴複”都是自取的。

據說嚴複小的時候十分崇拜他嚴氏的老祖宗嚴子陵。在漢代,嚴子陵曾輔佐光武帝成大業。

小小的嚴複心裏想:我何不取字“又陵”,再扮一個“嚴子陵”的角色。為國家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果然嚴複出生的時代是中國最弱的時代。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聲震碎了天朝大國不可戰勝的神話,隨著而來的是一係列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戰爭的殘酷蹂躪和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塊曆史膏梁。於是在這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便有一大批一大批的仁人誌士,奮臂而起。嚴複就睡在這個曆史搖籃裏,搖醒了一個多年來科舉入仕的夢。那時嚴複(1854年生)14歲,他的父親嚴振先逝世了,生活無靠,便義無反顧地跑到馬尾“求是堂藝局”讀“新學”。他以《大孝終身慕父母論》一篇,大獲馬尾欽差船政大臣沈葆楨的賞識,為“求是堂藝局”第一屆第一名的學生,以後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優等,所以除了在學校裏可以不用交學費之外,還可以有許多的獎學金,寄回家去,替母親幫貼家計。光緒三年(1877年),他又被政府派遣到英國留學,除了先後在抱士穆德和格林尼次海軍大學學習外,更興趣的是到社會上考察英國資產階段的社會製度,閱讀和研究盧梭,穆勒、達爾文、赫胥黎等大量資產階級哲學著作。中國駐英公使郭嵩濤稱讚他是“中國最有學問的人”,甚至說“出使英國”、“非君莫屬”。嚴複,就是這個嚴複,成為“世紀的產兒”,接受今後幾十年“風雨飄搖”的洗禮。

二、嚴複從西方盜來《天演論》的火種,燃燒著整整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