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八閩英才(3)(3 / 3)

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年冬天,黨派陳潭秋、林育南、項德隆(項英)等同誌深入京漢鐵路工人中宣傳馬列主義,發展組織。林祥謙受到教育後進步很快,立誌要為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奮鬥一生。他日夜奔走,號召工人們要團結起來,他對工人們說:“工人沒有結成團體就要受壓迫。我們要先成立俱樂部,團結起來和反動勢力鬥爭!”1922年1月22日,江岸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他被推選為工人俱樂部幹事。在林祥謙等人的努力下,工人俱樂部辦得有聲有色,像一塊大磁鐵吸引著廣大工人加入。1922年6月1日下午,工人黃寶成被反動路警打傷了,林祥謙與幾個工人代表到路局交涉,要求查辦凶手,經過據理力爭,迫使路警頭子不得不帶上凶手到俱爾部向工人賠禮道歉。這件事,讓林祥謙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工人團結的力量。從此,他更加勤奮從事於促進工人團結的工作,深受工友們的擁戴,不久又被選為京漢鐵路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是年夏,林祥謙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我黨早期的工人運動領袖之一。

1923年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舉行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北洋軍代吳佩孚的武力阻撓。總工會決定總罷工,提出“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的口號,並將總工會移到漢口江岸辦公。2月4日上午9時,林祥謙接到總工會命令後,當即下達罷工令;江岸機器廠工人黃正興於九點零四分接響了汽笛,全線各站工人一致行動,前後不到兩個小時,客車、貨車、軍車一律停駛,長達千餘公裏的京漢鐵路頓陷癱瘓。與此同時,武漢各工團代表和江岸工人二萬多人舉行遊行示威,“全世界的勞動者聯合起來!”“打倒軍閥”等口號此起彼伏,聲勢十分浩大。吳佩孚和帝國主義分子加緊勾結,密謀屠殺工人。2月7日,吳佩孚命令部下肖耀南、張厚生等人在鄭州、江岸、長辛店等地血腥鎮壓。工人梅才詠一家被殺;糾察隊員曾玉良扛著大旗犧牲在總工會門前;林祥謙的二弟林元成在動亂中飛身報告哥哥,也因工頭告密被活活砍死!但工人們決不妥協,他們冒著槍林彈雨,高舉糾察隊大旗,高唱“頸可折/肢可裂/奮鬥精神不可滅”繼續堅持遊行,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敢於同帝國主義及其豢養的走狗直係軍閥吳佩孚血戰到底的決心。

吳佩孚急紅了眼,把林祥謙綁在電杆上,企圖強令他宣布複工。他被敵人砍數刀,砍一刀問一句:“上不上工?”林祥謙渾身是血,始終回答:“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複!”他大義凜然,直至犧牲,時年31歲。他死難那天正是農曆大年卅一,天昏地暗,山河都為之動容!

“二·七”慘案,因工人們赤手空拳,被殺四十餘人,被捕六十餘人,傷數百人,開除千餘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周恩來同誌在半個世紀前指出的那樣:“二·七”紀念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大流血的一幕!它開創了中國工人階段反對帝國主義,同時,也反對中國資本家的流血鬥爭。它成為1925年到1927年第一次中國大革命的啟明運動。“幾十年來,中國的鬥爭實踐證明了烈士們的鮮血並沒有白流。”二·七“烈士喚醒了沉睡中的國人的覺悟,終於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創建了新中國。

閩籍科學家們的道德風範

我們偉大祖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生長的八閩大地,是祖國錦繡山河的一部分。當代福建科技人才輩出,現在閩籍院士七十多人,名列全國各省前茅,這是福建人民的光榮與驕傲。

不論科學家們所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多麼不同,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相同的,他們”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職業道德是一致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們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們不畏難、永向前,孜孜以求地去攀登科學的頂峰。那種一息尚存奮鬥不息的精神,對同學們來說,就是無價的財富。

21世紀指日可待,競爭將更加激烈,誰能攻占高科技的製高點,誰就將成為科技強國。科技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今的青少年就是下個世紀的棟梁之材,想一想你們肩上的重擔和所背負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怎麼敢不爭分奪秒地去掌握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精華呢!

以人為鏡,我們不妨簡要介紹幾位為國爭光的閩籍科學家生平片斷,以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