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師德、做表率,就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事業,是師德的核心,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教師教學生求真、學做真人,自己就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質,有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這就要求教師嚴於律己,加強修養,自尊、自重、自強不息。教師的政治態度、工作作風、自覺精神、品德修養、風度儀表、言談舉止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持續的,甚至能影響人的一生。這種作用也是學校其他人員難以做到和無法取代的。當前,教師要特別抵製和克服市場經濟的負麵影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關係,淡泊名利,勇於奉獻,用真理的力量和師德的力量,特別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教育學生,為學生做出表率。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在把教育提高到戰略發展的高度,“尊師重教、尊重人才”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今天,黨和人民已把明天的希望托付給了教師,教師就應該用自己的無限忠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奮力去托起明天的太陽。
師德,必須體現現代意識
在世界日新月異的今天,師德必須體現現代意識。具體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麵。
一、強烈的進取精神教師的強烈進取精神首先表現在教師能夠自覺地不斷地用人類最先進的文化來充實、發展、提高自己。其次表現在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一個有強烈進取心的教師,應該是用智慧和學識啟迪學生,用行為感染學生,用魅力征服學生。
二、成功意識現代教育不應滿足於一個合格的“經驗型”教師,要努力當一個名師,一個“理論型”教師,要有成為教育專家的意識。定的目標越高,取得成功的機會和成就越大。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如何如何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三、民主意識今日世界,民主已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我國也把建設一個民主、繁榮、富強的國家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民主的平等,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其自尊心、自信心。對學生的創造精神給予引導、鼓勵和保護。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向自己挑戰、向權威挑戰。教師一定要放下“師道尊重”、無所不知、一貫正確的架子,真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四、創造力意識學生是否具有創造力,這是學生今後能否成才的關鍵。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創造意識,要有創造精神,這一切均依賴於教師的培養。
五、世界意識隨筆集《人在歐洲》中曾談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人文現象:如果把三個德國或瑞士的知識分子放在一起,聊天的話題絕不限於本國,起承轉合大多涉獵甚廣,“德國問題雖然重要,但也隻是許多問題之一”……所持所論,一般都能超越本國文化背景。其知識之淵博,令人驚歎。了解世界,方能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中國知識分子對本土問題有一種強烈執著的關注,而對中國以外的事情則往往知之甚少,封閉短視以及表述上梗塞失語,確實讓人感慨萬千。這一點當然包括教師。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正在加速進行,由於經濟的融合、通訊的發達,文化的融合現象也在加速。民族、文化、空間的差異在日漸縮小。有許多重大的問題,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等等,是全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恐怖主義、毒品走私、刑事犯罪、和平與發展則需要全球合作,地球在逐漸變小,已不再是遙遠的將來。教師擔負教書育人的重任,培養具有世界意識的人才是教師的職責所決定的。
鑒於此,教師必須樹立現代意識,必須正視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言傳身教介乎有意無意間——新時期師德修養探微
在新時期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提出的“言傳身教介乎有意與無意之間”的獨到見解,頗富哲理氣息,耐人尋味。
師德,就是指在從事教育教學這一特定的工作或勞動中人們所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新時期,就是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治學嚴謹,學而不厭;愛護學生,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崗敬業。言傳身教是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他以各種不同的身份,交替、重疊地出現在學生的麵前,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塑造者,同時又是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是人際關係的藝術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處處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正在成長發展中的每一個青少年學生,因此,加強師德修養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