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做人格的典範
常見到教師中這樣一些現象:賭博、酗酒,髒話滿嘴,自由散饅,訓斥學生“笨蛋、白癡、蠢豬”,懲罰學生甚至腳踢拳打。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人民教師,這類言談舉止對學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起碼的人格素質又哪裏去了?
教師對於學生來說,除傳授知識外,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是至關重要的。韓愈在《師說》中提到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並且把“傳道”放在首位,這說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師傅教什麼徒弟,如前所說的那些為人師表者會給學生起到怎樣的榜樣作用便可想而知。“言傳不如身教”,欲要正人,必先正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格的魅力是無窮的。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為教育對象展現一個人格的典範,做學生學習為人處世的楷模。我們所作所為要對學生成長負責,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行為負責。
教師要做好人格的典範一般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其一是尊重學生,要維護學生起碼的尊嚴,用尊重學生的人格,來使學生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能輕易打之,罵之,攆之;其二是熱愛學生,不僅熱愛好學生,還要熱愛差學生,在愛中鼓優,在愛中糾缺。確實,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愛可以創造奇跡;其三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修養,是造就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證。在外表上,作為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大方得體、表裏如一。這樣必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作用,最終才能使學生形成典範的人格。
人格,教師不可缺少的素質
人格在教書有人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某校發生過這麼一件耐人尋味的的事:有位老教師上課點名後,發現有位學生還沒到,情不自禁地皺起眉頭,焦急地一次又一次地走出教育門口張望,教室裏的學生從他那不安的神情中,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那位遲到的學生得知之後,十分感激,從此不再遲到了。可是有一次,當同樣的情形出現在該班的一位年輕的教師身上時,該班的同學反應就不一樣了:有的學生嘀咕說:“幹什麼呀,是不是沒有備好課!”遲到的的學生還生氣地說:“這不是誠心出我的洋相嗎?”為什麼同樣的舉動,這兩位老師在同樣的學生群體中會引起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呢?根據專家的調查分析,認為這是由於在教育過程中,不同教師的人格產生了不同的效應。那位老教師平時熱愛學生,他對學生的愛,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鑄就了他的人格形象,這種熱愛學生的美好形象占據了學生的心靈。當這種事出現在他身上的時候,學生們是按照他們認定的這位老師的人格去解釋並接受老師的行為。這正如我們平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因喜歡某位老師也喜歡他的課。而那位年輕教師,可能是平時對學生不夠關心,因而在學生的印象中還沒有樹立起“愛生”的人格形象。可見教師的人格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隻能從人格的活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製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的人格作用。”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本身不僅要有知識、有學問,更要有堪為師表的人格。在諸多的教師心理素質中,教師的人格素質起決定性的作用,日益顯得突出。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還不很健全,在一定意義上說,老師是他們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最可依賴和信賴的人物。因此、當前加強師德規範的教育,鑄造一代師魂的工作,顯得特別重要。欣聞市教委即將全麵開展師德教育,實是令人鼓舞,願這鑄造一代師魂的師德教育工程,成為又一個“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