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社會職責就是培育一代新人成長。在社會主義社會裏,人民教師擔負著造就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的重任。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發展的方向。正如列寧所說的:“在任何學校裏,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麼來決定呢?完全隻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因此,教師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職責,具有重大的道德義務。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肯為人民服務,那麼即使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再好,也不能說是完成了培養任務。有些同誌曾生動地比喻說,學校培養的學生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從某種意義上說,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孕育在今天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平凡工作中。”教書育人是教師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道德義務。同時,教書育人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範。隻有真正認識和實行教書育人的要求,那麼,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嚴謹治學、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等師德要求。因此,許多優秀教師都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一定要成就的事業,正是這種對“教書育人”的強烈的事業心,才驅使他們對業務精益求精,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高度社會責任感,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把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
但是,在教師隊伍中,少數教師也存在著缺乏教書育人的道德義務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現象。如有些教師認為,教師隻要教好書就行了,至於德育是學校領導和政工人員的事,同我無關。這種認識是片麵的。學校領導和政工人員固然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力量,但如果沒有全體教師的參與,離開了教學這個主渠道,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難落到實處,很難收到實效。學生在學校裏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同學生有著頻繁的聯係。師生之間往往易於溝通感情上的聯係,易於形成思想上的共識。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教學生怎樣做人,在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傳道,其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是不可替代的。長期以來,不少優秀教師在業務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給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寓德育於智育之中,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育人的成功經驗。所以,對於教師來說,教書育人,責無旁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最基本的社會職責和應盡的道德義務,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範、那麼。它對教師有哪些基本道德要求呢,這些道德要求主要有: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證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要掌握教育科學,遵循教育規律。
三、全麵貫徹教育方針是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學教育中,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要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
人的全麵發展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是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必然要求。在剝削製度的社會裏,由於受社會製度的性質、生產力和人們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的製約,人的全麵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製,隻有消滅了剝削階級和私有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文化教育事業,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當然,作為人類解放的最高理想——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全麵發展,隻有到了共產主義製度確立時才能實現。但是這個宏偉的任務又不是一個早晨能實現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教育才能逐步造就。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不僅需要而且有可能培養全麵發展的新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為青年一代的全麵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也使全麵發展成為現實的可能。教育是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條件,學校是專門培養人的地方,特別是中、小學又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從小培養青少年全麵發展顯得特別重要。所以,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既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又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青少年的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麵的發展是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是一個整體。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或者盲目偏重於某一“育”,其結果非但不能很快促進各“育”的發展,相反,會造成相互之間的破壞,或者各“育”本身對自己的破壞。人們的高尚道德是開發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強大的推動力量,而智育的發展也是促進德育、體育發展的重要條件;人們科學知識的豐富,是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良好條件,而體育又對德育和智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體育是培養和發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學生體力充沛、精神飽滿地學習的重要條件。正如毛澤東同誌早年提出的:“體育之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寓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這是很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