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要求教師努力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應該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養,並應克服輕視德育、忽視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傾向。在智育教育中,要克服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的傾向,自覺地排除各種幹擾,保證學生全麵成長。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還存在一種模糊認識,認為“教書”是具體的,某個學校、某個年級、某門學科,要傳授哪些知識技能,教學大綱規定很明確,考核辦法也很具體。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僅影響教師的聲譽和威信,而且還會影響教師的利益和職稱評定。因此這是硬任務,必須完成。而通過教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規定不具體,二是難以考核,因而把它看成軟任務,可有可無,這種認識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影響了教書育人任務的全麵完成,實際上,教學活動既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同時又必然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任何教學都有一定的教育方向性和目的性。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也明確規定了各個學科教學的思想教育方麵的要求,單純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是不存在的,問題在於教師用什麼樣的思想、觀點、品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許多教師的教學實踐也完全證明,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每個教師都必須提高教書育人的自覺性,把教書育人的任務全麵的承擔起來。
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做任何事情都得遵循一定規律,如果不知道事情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名叫《種樹郭橐嫩駝傳》,文章講到有一個叫郭橐駝的人,他種的樹不僅都能成活,而且長得壯實茂盛,早生果實。人家向他請教其中的奧秘,他說,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隻不過是“順本之天,以致其性”而已。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順應著樹木生長發展的自然規律,按照它本身的習性去培育它。
“樹人”雖與“樹木”是不同的兩回事,但其道理是相同的。
人民教師作為辛勤育苗的園丁,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就必須遵循教育規律;要使學生牢固的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也必須掌握和遵循教學工作的規律。比如以學生品德的培養來說,它既是人們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誌、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諸因素培養、提高和發展的過程;也是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麵密切配合和綜合教育的過程,又是教育者的教育和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統一的過程。隻有遵循道德教育的這個一般規律,才能使道德教育取得應有的效果。又如,在教學中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提倡啟發式教學等也都反映了教學工作中的固有規律,隻有遵循這些規律才能把教學工作搞好。相反,如果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就會給教育工作帶來不良的甚至是嚴重的後果。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不僅是教學育人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成為教師道德的要求之一。這是因為:
第一,馬克思主義者是動機與效果統一論者,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不僅要考察他的動機是否正確,更要看他的行為及其效果是否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而且,歸根到底隻有實踐及其效果才能檢驗他的動機是否正確。
同樣,我們評價一個教師的行為是否合乎師德,不僅要看他的動機是否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是否為了把學生教育好,而且還要看他的教育、教學工作及其效果是否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麵全麵的發展和健康的成長,看他是否搞好了教育、教學工作。不能設想,一個把教育、教學工作搞得很差的教師會是一個師德高尚的人。而要搞好教育、教學工作,除了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的技能之外,還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按規律辦事。因此,遵循規律就成為師德的重要要求之一。
第二,能否自覺地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不僅僅是一個認識和方法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三個麵向”的方針,要適應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和經濟改革的需要,要迎接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挑戰。新的形勢和任務都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許多值得研究探討的重大的新課題。例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小學生有些什麼新的特點?這些特點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什麼新要求?如何在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怎樣培養開拓型和創造型的人才?怎祥看待和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傳統和創新的關係?怎樣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現代化等等。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深入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每一個有事業心和進取心的教師就不能滿足於一般的學習和了解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具有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為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學,為攀登世界教育科學的高峰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