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4)(3 / 3)

高尚師德:誠為貴教師的職業道德將直接決定著教師工作的成敗。

那麼如何衡量一個教師有沒有師德,或者說師德的好與壞呢?筆者以為,一個教師的師德突出地表現在一個“誠”字上。

一、精誠的專業思想,忘我的敬業精神這是作為一個教師最起碼的師德。我們常說,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要完成這一工作,就要依靠教師全身心的投入。人們常把教師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和偉大。近代的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把教師的職業比作“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說明了教育工作的光榮和重要。所以每當教師從自己準備當老師的那一天起,就應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樹立精誠的專業思想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像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教師的工作中去。

二、誠懇的治學態度,精湛的教學方法這是師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質之一,也是教師職業品質區別於其他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常言說:“學高為師”、“良師出高徒”。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不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還應多關心時事,多讀點曆史和文學作品,多學點哲學、天文、地理和科技知識等,以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就是說不僅要“專”而且要“博”,不僅專業知識紮實,而且要興趣廣泛,知識豐富,做到博學多才、一專多能。在教學過程中,還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講求教學藝術,提高“傳輸”效率,做到教學、教研兩條腿走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三、坦誠的胸懷,誠實的態度這是教師不可缺少的品德素質。教師為教育者,應具有博大的胸懷和火熱的心腸,善於尊重、理解、愛護學生,以期建立一種有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導“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己”,讓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用自己坦誠的胸懷、誠實的態度去感染和激勵學生。所以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用自己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去影響、教育學生,從而體現“身教重於言教這一真理。

四、赤誠的愛心這裏的愛心是指對祖國、對人民、對教育事業的愛,特別是對學生的一顆赤誠的愛心。這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師德要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對學生充滿愛心和對學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關心學生的冷暖,體察學生的心理,通過各種渠道,加深師生的感清勾通,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人,讓學生能自覺自願地向你訴說心中的喜與悲。這樣通過師生心靈之間的交流、撞擊和感情的交融,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在這種條件下,教師對學生善意的批評和教育,會對學生產主一種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它不僅能誘發和鼓舞學生克服困難、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並會對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

總之,教師的師德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教師日常的言表風度、行為舉止無不對學生起著感染、熏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應自覺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取得學生的信賴和敬重,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麵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保護學生身心健康。”這是師德中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因為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如何、往往客觀地反映了教師的道德水準的高低。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育過程中的主要關係,師德最重要的方麵是反映在與學生的關係以及對學生的態度上。熱愛學生,調節好師生關係,是師德最重要的規範。這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