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6)(1 / 3)

有的男老師喜歡選用女孩子當班幹部,有的女老師喜歡用男孩子當班幹部,有的老師喜歡選用聽話的學生當班幹部,這些幹部選用情況都是大量存在的,這些班主任都或多或少地把“個人”好惡情感因素加在了工作之中。現實社會中很多實例說明,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職責就是根據孩子的個性,把他們培養成有用人才。選拔、調換學生幹部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理化好的,在教育他們不要偏科的同時,也應讓其充分發揮才能;對於那些擅長體育、藝術的學生,也應在引導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情況下,給他們吃一些偏飯,這樣才能把學生切實培養成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反之,如果教師隻以個人好惡對待學生,專門選些溫順、聽話,或適合自己用人標準的學生當班幹部,可能暫時使用起來順手,但對於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同時,班主任在調換班幹部的過程中,還應摒棄偏見,因勢利導,不但對班幹部注重培養,對不適合做班幹部的學生,也應做好思想工作,以談心、交流情感的方式,端正學生的認識,不使一名學生掉隊。

教師的責任重大,任何不慎及疏忽都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記住自己的神聖職責吧!

從被學生起外號想到的某日,乘公共汽車,兩個中學生聊天。甲說:“你知道我們班英語老師的外號嗎?她叫‘母夜叉’。”“誰起的?夠損的。”乙有些幸災樂禍。

“你不知道她有多損。”甲提起老師憤憤不平又說:“昨天上英語課,她叫一個男生回答問題。人家答不上來,她一不問原因,二不聽解釋,就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訓斥了那男生一頓。嚇得全班誰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兩名學生邊聊邊下車走了,筆者心中好不是滋味,不知該怨這名學生沒禮貌,亂給老師起外號,還是怨老師教學不得法。思前想後,在這件事上,老師的責任可能要更大一些。試想,學英語不比說母語,學生不可能一開口就能說得非常利索,要趕上腦鈍口拙的學生,怎麼也應給個慢慢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吧。即使學生回答錯了,老師說幾句鼓勵的話,勉勵學生課後加緊複習努力趕上,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無法想象那位英語老師到底有多凶,單從學生給她起的外號上,就能感到程度不一般。或許她凶的本意是恨鐵不成鋼,想把課教好,但效果恰恰相反。在這樣一種課堂氣氛下,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學習嗎?

時下,一些教師總在埋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學生給老師起外號,搞惡作劇的不是一個兩個。這些行為固然不對,需要糾正。但作教師的是否也應換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好好想想:有的老師怎麼能受到學生尊敬,從來沒人給他或她起外號呢?學生起的外號是否反射出自己身上有缺點的影子呢?

批評學生六忌批評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思想教育手段,它能使不良的思想和行為受到譴責,得到克服.它能夠幫助學生消除思想上、作風上的汙垢。但批評不當,也往往產生不良後果。下麵談談教師批評學生“六忌”。

一忌盛氣淩人。有的教師一聽說哪位學生犯了錯誤,馬上叫過來大聲斥責。被批評的學生懾於教師的權威,嘴上不敢申辯,心裏卻老大不服氣。

這樣的批評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你這樣對待我,我偏不認錯。”批評學生要以師長的身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同你交流,而不是敬畏、反惑。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承認錯誤、自覺改正。

二忌不分場合。有的學生偷了別人的東西,教師知道後在全班大會上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事後,“三隻手”的綽號便傳開了,這名學生感到低人一等,不得不轉學。批評的場合選擇恰當與否,是關係到批評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影響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場合。對小偷小摸的學生應個別批評,對打架鬥毆的學生則應公開批評。

三忌尺度不一。有的教師對自己喜歡的學生不願批評,對班幹部不願批評;有的教師則把某些學生看成是反麵教材。教師批評學生應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先進還是後進,不管是班級幹部還是一般學生,有了缺點錯誤都要進行批評。否則,該批的不批,不該批的狠批,一方麵使學生產生反感,降低教師的威信,另一方麵容易造成班級不團結。

四忌出言刻薄。有的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不擇言辭,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用“你不是讀書的料,趁早回家種地”、“你總是拖班級後腿”、“我算把你看透了”、“對你談話等於對牛彈琴”等挖苦的、刻薄的、極易損傷學生自尊心的話批評學生。這樣,常常會使被批評的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所以,批評學生時要尊重學生,不要諷刺挖苦,更不要惡語傷人。

五忌小題大作。有的教師批評時,把偶然的失誤說成是一貫的,把個別學生的吵架,說成是破壞班級團結。這種小題大作,扣大帽子的批評方式,不僅不能使學生正確認識錯誤,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因此,批評時必須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要任意誇大。否則,學生難於接受,還會產生對抗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