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為教師不應僅僅滿足於有錯即改,還應盡量少犯差錯。因為,如果說第一次的錯誤還可原諒的話,那麼同一模式的錯誤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怎樣對待學生的惡作劇
處理學生惡作劇的方法一、抑製感情,切忌粗暴對待個別製造惡作劇的學生,出於一處好奇心理,喜歡給老師難堪,看老師發怒,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因而,不管出現多麼嚴重的惡作劇,教師都要抑製自己,冷靜處理。這樣會使製造惡作劇的學生大失所望,產生羞愧之感,會使大多數學生產生敬佩之情,反之,則使自己顯得淺薄和無能。
二、不予理睬,切忌糾纏不休惡作劇發生以後,教師如果尋根究底,抓住不放,責令製造惡作劇的學生站出來,如不站出來強製學生揭發,結果就會出現既沒有人站出來承認,也沒有學生敢於揭發的尷尬局麵,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心胸狹小,產生反感情緒。對此,老師如果不予理睬,顯出一種寬宏大度的氣概,就能促使同學自省。
三、熱心誘導,切忌放任自流不予理睬,不是放任不管,而要利用適當的機會,采取有效的措施,熱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個別談話、主題班會等形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高大家的認識,培養他們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的思想品質。隻有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倘若放任自流,或輕描淡寫,惡作劇會繼續發生,甚至會愈演愈烈,造成極壞的影響。
給學生一個健康的身心——談提倡教師的“忌事忌語”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學生的肉體受到摧殘,必然影響其心理正常發展;學生心理受到摧殘,也必然影響其身體的正常發育。因此,在教師中提倡忌事忌語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證。近日,筆者就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談做法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有幾種現象值得重視。
惡語嗬斥。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未能真正轉變,他們認為對學生“打不行,難道罵也不成”?
往往會惡語傷人,大罵一通來泄氣,罵學生“蠢豬”、“笨蛋”,甚至殃及其學生家長,“傻瓜世家”、“弱智家族”……學生麵對“河東獅吼”心灰意冷,整日謹小慎微。我們曾就“是否被老師罵過”,對學生進行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被罵者占調查總數的59%。
無故遷怒。一位二年級小女孩蹦蹦跳跳來到正在暗自垂淚的班主任麵前,嗲聲嗲氣地問:“馬老師,您怎麼流眼淚啦?”馬老師猛地站起來,吼道:“滾一邊去!我聽人說話就心煩!”小女孩嚇蒙了,她哪裏知道老師是在發泄失戀的痛苦。教師工作辛苦、勞累,來自生活、工作方麵的壓力大,這是事實。易焦急、易發怒也是事實,但是教師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心理平衡,切不可把學生當“出氣筒”。
以罰代過。近期,我們走訪了30多所村辦小學,其中犯錯誤的學生有1/5的人被罰抄過課文、罰掃地、罰衝廁所……,有位新分配的老師竟把“誰調皮誰就打掃廁所”作為自己摸索出的一條治班經驗。顯然,這樣容易對學生產生心理誤導——“勞動是調皮的學生幹的”、“勞動是懲罰人的手段”。長此以往,像“熱愛勞動”這些傳統美德就要丟失。
侮辱人格。一位數學考試得2分的三年級小學生,被任課老師責令雙手捧著試卷圍著全班同學轉三圈;寫字課上,一位大字寫得很差的學生,被老師一怒之下,塗了個“黑臉關公”;三個吃零食的高年級女生,被罰銜著蘋果站在走廊裏示眾……不難想象,有上述現象的學校,發生學生出走、精神失常等事件,就不是偶發現象了。
威逼恫嚇。兩位偷了鄰居批發店700元現金的五年級學生,被班主任帶進辦公室,老師“審訊”毫無進展,激怒了正在辦公室辦公的小陳老師。小陳老師大聲對學生道:“你們認識電警棍嗎?”他隨即從抽屜裏取出朋友寄放在這裏的電警棍,劈劈啪啪,直閃電火花的電警棍伸向學生的麵前。兩位學生立即大哭求饒,爭著交待“罪過”,唯恐以身試電。用電警棍威逼學生的事件,畢竟少見,但是“送派出所”、“叫公安來”這些話語,已成為個別教師處理學生時的口頭禪。因此,學校應切實製止教師威逼恫嚇學生。
不尊重甚至體罰學生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喪失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甚至因而精神錯亂,產生心理疾病。
為杜絕這類現象發生,提出如下建議:
①加強法製宣傳,強化教師法製觀念。各級各類學校應通過政治學習、廣播電視、標語畫廊等多種渠道,向教師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教育法》等,促使教師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嚴禁教師知法犯法。②采取行政幹預,提高師德水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應把提高師德水準當作大事來抓,像這類體罰現象的發生,完全可以采取行政幹預、紀律處分。③注重管理,抓好心理衛生知識教育。可以說目前一部分教師還是心理衛生知識盲。對自身的心理調節、心理保健以及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缺乏基本知識。這就需要學校要重視這項工作,可以聘請專家學者來開辦教師“心理衛生知識輔導班”,發動教師訂閱心理類報刊,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谘詢或競賽活動,建立健全教師心理衛生檔案。④響應倡議,開展“忌事忌語”活動。西北工大附中等學校提出的教師“應事應語”和“忌事忌語”是教師為人師表具體化、規範化的體現。如果體罰之類的問題在開展教師“忌事忌語”活動中得到高度重視,並具體細化成條款,那麼就會有製止各種體罰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