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7)(3 / 3)

今年1月,李文生夫婦帶著孩子來到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法醫做了傷情鑒定。法醫認為,董斌踢學生的行為“已構成輕傷害,……符合拾級傷殘。”於是在2月13日,李文生夫婦將一紙訴狀遞到黑山鎮城西派出所要求追究當事人董斌刑事責任賠償經濟損失。2月25日。

城西派出所在調查取證的基礎上,依法對董斌進行了刑事扣留。如今董斌仍在等待法院的判決。

對於老師體罰學生事件,遼寧教育研究院的穆道欣認為,不管出發點如何,老師打學生一方麵說明我們的有關規章製度還不健全,另一方麵也暗示出個別教師的道德修養水平亟待提高。

那麼這部分打人教師平時表現如何呢?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有體罰行為的多以年輕教師為主,年齡一般在三十歲以下。據校長講,這些老師平時表現較好.工作也積極。麵對董斌踢人帶來的諸多麻煩,遼寧省黑山縣西關小學李校長說:“董斌日常對自己要求嚴格,這是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學校經常針對老師打學生等方麵進行教育,可仍避免不了個別人還這麼幹。”但不可否認的是,受傳統育人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隨手打學生已成習慣,他們平時很少考慮這樣做的後果,以至惹了禍才後悔不及。

穆道欣認為,當前對獨生子女的管理需要社會方方麵麵的努力,僅靠學校一家還遠遠不夠,因此對老師體罰學生事件的處理,不能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打人行為”,應考慮到大多數老師的品質是好的。如果社會給教師的壓力過大,勢必會造成無人管學生局麵的出現。這種後果更可怕。

體罰的苦果誰來吞老師不計後果的體罰行為,不僅給學生及家長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使教育工作者的整體形象受到影響,也使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在幾起事實已經認定的老師體罰學生的糾紛中,損失最大的還是孩子,他們因休學治病而耽誤了讀書的大好時光,甚至由此產生厭學的念頭。

撫順市順城區學生張帥被體罰後,四個多月沒有上學,這個責任究竟由誰來負?一時在當地引起了較大爭議。順城區教委和校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依法受教育的權利,此事老師應負一定責任。而嚴教師則堅持說:“我沒有責任,我更希望孩子家長起訴我,因為我相信法律的公正,那樣就會分清是誰的責任。”但她承認,自己撕扯並推倒過張帥,現在已經意識到“這是錯誤的”。

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組長王加綿認為,目前的獨生子女大多數在順境中長大,所受磨礪教育少,心理素質比較脆弱,一旦受體罰,極易在心裏留下陰影,這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產生消極影響。

今年3月,筆者來到黑山縣受體罰學生李朋家裏——這個孩子也有好長時間沒上學了。當說到董斌老師,他的臉上流露出恐懼。孩子母親蔣麗君發愁地說,為給兒子治病,再加上請律師上訪,已經花去數千元錢,本不富裕的小家庭又增添了沉重的負擔。另外,由於受到這次刺激,小李朋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有時甚至不敢單獨出門。

遼寧省教委主任李喜平說,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首要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他們應率先轉變觀念。長期以來,尤其是在廣大偏遠學校,那種靠打、罵等“粗暴方式”來管理學生再也行不通了。有識之士建議,為了減少教師體罰學生事件的出現,有關部門應建立嚴厲的約束機製,從製度上確保教師不敢“以身試法”。

給體罰者亮“紅黃牌”“在足球場上,隨便侵入犯規者,會受到裁判出示的黃牌警告,嚴重者將領到紅牌,受到停賽處罰。這麼做,無非是為了防止暴力的出現,避免一切不和諧之音。

在校園,任何體罰學生的老師,都將為他們做出的過格舉動付出代價,因為出示給他們的“紅黃牌”,有的終生難以去掉。

老師體罰學事件留給當事人抹不去的遺憾。遼寧省黑山縣教師董斌踢傷學生後,受到了嚴肅處理:在全校教師大會上作深刻檢查;停止工作,停發工資;免去一次評先進、晉職稱的資格。

隨後,黑山縣教委下發文件,對董斌通報批評,並作出與鎮裏類似的處罰決定。縣教委還以此為戒,組織中小學教師重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並就這一事件展開討論。

時隔不久,由於董斌踢學生的行為已構成輕傷害,他不得不離開校園,等待法律的最後審判。這一刻的到來,是包括董斌家人在內的許多人始料不及的。就在此前,李文生夫婦還打算用經濟賠償手段解決這一糾紛,可董斌親屬死活不願意出這筆錢。

遼寧省教委劉玉華處長說,老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怎麼說都不對,這違背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目前,教育管理部門尚未有針對性的法規出台,各地處理此類事件的措施基本一致,嚴重觸犯法律者將受到相應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