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8)(2 / 3)

武漢大學社會弱者保護中心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部主任莫洪憲明確指出,體罰學生不僅是一個師德問題,實際是侵犯了青少年合法權益,是違法行為。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對未成年人要從四個方麵保護,這就是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學校本身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作為教師,責任則更重。一方麵,身為學校一員,教師有責任保護未成年人;另一方麵,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也要求他必須關心愛護學生,維護學生身心健康。他說,現在體罰學生的現象在中小學裏普遍存在,不僅農村中小學裏有,城市中小學裏也有。然而,由於這些學校、教師對此熟視無睹,不以為然,家長擔心孩子遭到報複,又普遍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

據了解,王蕾的死和由此引起的糾紛發生後,穀城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就此事作過批示,縣教委、紀委和縣政協分別派人作了調查,最近,縣人大又責成公安機關作進一步調查。三中對毆打王蕾的教師也給予罰款50元的處罰,並要他在全校教師會上作了檢討。

當記者結束采訪時,穀城縣下了今冬第一場大雪,站在凜冽的寒風中,記者心裏沉甸甸的。許多教師至今仍把體罰學生看成是教育方法不當,他們在舉起手打向學生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在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我們有必要大聲疾呼,依法治教,愛護學生,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老師話教育近期報紙披露了遼寧省遼源市的一起中學生自殺案,14歲的少女王瑤因無意“頂撞”了班主任老師,不能承受學校認為正常的管教:“挨批評”、“請家長”、“做檢查”等,而服毒自殺了。就在今年初,另一個13的小學生由於不能忍受老師體罰,平時連走夜路都要牽著媽媽的手的這個男孩居然在夜裏獨自爬上19層高的樓頂,縱身跳了下去。這類事情人們在慨歎一番現今的孩子心理素質差後,便了無聲息了。在這裏,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麵對今天的孩子,老師該怎麼當?記者走訪了幾位老師、校長,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把握適度的“嚴”與“愛”陳子昱(男北京四中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在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明確寫有“熱愛學生”、”不許體罰、不許諷刺挖苦學生”等規定,這是每個老師都必須遵守的。對於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嚴與愛的關係。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老師真正贏得了學生,具有親和力,學生才會信服,教學目標也就更容易達到。教師的工作要“以人為本,以情為主”,我們是做人的工作的,要首先尊重學生。

麵對學生,老師既是教育管理者、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者。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王瑤事件”讓我注意到,如果老師連學生的一句氣話都受不了,要對學生做出種種的批評和處罰,那老師的心理素質豈不是更差,這樣的老師怎麼能培養出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呢?

二、學生都是值得熱愛的宮晶波(北京29中學政治課教師、班主任):我才當兩年老師,又在一所三類學校任課。無論是學校的教學條件,還是生源質量與一、二類學校相比,的確有一定的差距。學生的自律性差,光上課維持課堂紀律就大傷腦筋。我帶的是高三畢業班,工作壓力很大。學校向老師要教學成績,老師就得想方設法地向學生要。與學生過於隨便,學生就不怕你;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又覺得你不近人情。老師常處在兩難之間。我渴望與學生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這是我的心願。要是學生見了我,像老鼠見了貓似的,那就太悲哀了。老教師管得嚴,有“嚴師出高徒”的經驗之談,而青年教師與學生沒有代際差別,更願意和風細雨地談心。

我的一些同事想跳槽到重點中學,其實重點中學與普通中學的孩子,除了分數外,學生的可愛程度是一樣的,都值得熱愛。有的孩子成績差不能全怪孩子,比如單親家庭的孩子得到的親情嗬護少,情緒不穩定,成績稍差。但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對班集體的關心、對同學的友情在“差生”中的體現更強烈。所謂的“差生”,隻是成績落後些,但他們有體育、音樂、繪畫或別的方麵的特長,要多給他們鼓勵。雖然他們可能考不上大學,但他們發自內心的對我的尊重與喜歡,使我獲得了同樣的成就感。

三、觀察班上的每一個學生蔣文藝(北京11中學數學課老師、班主任):我從教20多年了,主持召開過無數次家長會,會上家長總會對我說:“您對孩子越嚴越好,就當自個的孩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中國的家長都望子成龍!其實,這表達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老師承擔的是教書育人的責任,沒有像家長那樣的以打罵來管教孩子的特權。打、罵、體罰學生是違法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