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8)(3 / 3)

經常有家長喜不自禁他說:“我那調皮的孩子自打上了蔣老師的班,整個變了個人。”其實,我沒絕招!我隻是謹言慎行,不輕易當眾揭學生的短兒。我是從初一到初三一跟就3年,每接手一個班時,我都要認真觀察班上每個孩子:性格、愛好、優點、缺點等。絕不能隨意地點名道姓地指責、批評任何一個學生。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強、要麵子,尤其剛升人中學,都想好好表現,誰也不願當“壞”孩子!老師要是動輒批評到人,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會影響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成長。對於個別調皮的學生,我把與學生談心的工作做到課後,並及時地與學生家長溝通,同時也征求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的意見,讓學生覺得老師與他們是平等的,老師是真心愛他們的、盼望他們進步的,這樣老師的管理就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支持。

當班主任的隻有了解班上的學生,才能因勢利導,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四、教育的技巧是一個“愛”字趙天安(上海浦發中學政治課高級教師、班主任):班主任要既當嚴師又當慈母。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給自己定了個原則,即“先微笑、後開口”、“先請坐、後談話”、“先表揚、後批評”、“先成績、後缺點”。時常告誡自己,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口不擇言,給學生心理造成傷害。

我認為嚴格管理不是聲色俱厲、不留情麵。相反,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方法要是越簡單粗暴,與學生的情緒越對立,正常的課堂教學就越難開展。現在有的老師在訓斥學生時,為了徹底殺殺學生的“威風”,罰站、罰跪,甚至讓全班同學來一起侮辱這個同學,以剝奪學生自尊的方式來樹立教師的威信,這往往造成嚴重的後果。

“教育的技巧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這是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說的。這話,貫穿於我從教30多年的生涯中,而且隨著教學成績的取得體會越來越深!

愛護學生對於一個當老師的麵言,是必修的基礎課;平等、民主、親切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個艱巨的修身工程。

向孩子學習

14歲的少女王瑤自殺了,這是一個悲劇。我們該怎樣避免這類悲劇的重演,卻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甚至可以說,沒有對孩子的尊重就沒有教育。這尊重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其次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應當說,這是每一個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守的原則和”天條”。

說到底,這個悲劇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即學生觀——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與對待今天的學生。

在學校,老師占有的信息並不一定多於孩子。對於課文中涉及的某些曆史知識,好多孩子說得頭頭是道,因為這些同學讀過的相關的史書比局限於教案、照本宣科的老師還多。在教學以外的領域更是明顯,如時尚、社會生活等,學生已經有能力影響教師,在學習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麵,父母也常常不如孩子。

因此我們說,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成年人、老師當然要以穩定的價值觀影響兒童的情感和思想品質,同時也要在追求新知等方麵向孩子學習。對於孩子的不足之處,老師和家長應本著平等的原則,懷著寬容的態度,予以引導和糾正,不能不由分說地訓斥和打擊。

就拿我來說,我的孩子16歲,我不能不拜她為師。因為她不僅成績優秀,還有豐富的課餘生活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譬如,對球星、歌星和流行讀物了如指掌;對家用電器樣樣精通。不知道別的家長有無我這樣的尷尬,麵對複雜的電器說明書、麵對眼花繚亂的一大堆按鍵常不知所措,全靠“不恥下問”求孩子幫忙。她的購物水平也驚人,與商家砍價刀起刀落嫻熟自如,還充滿了樂趣。平時她看過的書和VCD盤也常常折價變賣,讓我難以理解。這些雖然都是小事,可隻要我們做家長的沉下心來關注孩子、做老師的留心你的學生,就會發現他們的確有許多我們不具備的優點。

“向孩子學習”,這是一個極富意義的命題,事實會告訴我們,向孩子學習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向孩子學習的水平決定著教育孩子的水平。向孩子學習絕非意味著成人的幼稚。相反,它標誌著成人的真正成熟與睿智。

向孩子學習,從我們每個家長和教師做起,因為我們與他們朝夕相處,換句話說,我們天天都有學習的機遇。試試看,肯定會大有收獲的,讓我們兩代人攜起手來共同成長。

從教師體罰學生想到的

在學校工作中,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還沒有完全杜絕,報刊上也時有披露。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現象,教師必須樹立起社會主義新型的師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