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卻是平等的。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推演到師生關係中就是師為生綱。在封建的師生關係看來,教師之於學生,有無可辯駁的真理性和權威性,學生服從教師是天經地義的,所謂“師嚴乃道尊”之謂也。這種不平等的師生觀延續到今天,影響仍然存在,體罰學生正是其表現之一。要徹底消除這種,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具有獨立的人格,應該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這樣才能夠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新型師生關係。
此外,教師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師生之間角色地位辯證統一的關係。教師履行教育和教學的職責,扮演施教者的角色。學生承擔學習任務,他們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自覺地按照規定的教育目的發展、成長,是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既要高度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決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要認識到,學生離不開教師真誠的扶持和指引。為此,要求學生尊重教師、依賴教師、依靠教師。把這兩者統一起來,做到師生彼此之間既是良師又是益友。
教師還要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對學生采取積極熱情的態度,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采取消極冷漠的態度,則會抑製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自己,善於把握自己。教師對自己的情感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隨時把握住自己可能產生的情感和心境,學會控製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在與學生相處交往的過程中,應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體察學生的情緒感覺,視這種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在熱愛學生的基礎上,把握學生的情感需要,從多角度,多側麵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引導學生的情緒向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樣,一些可能出現的激化矛盾的場麵就可以避免,從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勤奮學習,勇於探索
“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於探索。”這一規範要求,指明了教師應有的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素質和開拓創新的品質。它是對《規範》第一條內容的重要補充。《規範》第一條對教師提出了“紅”的要求,即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而《規範》第三條則對教師提出“專”的要求,即科學文化和業務素質的要求。這樣就構成了對教師“又紅又專”的全麵素質的要求。
教師要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教育理論和業務水平,是教師履行社會職責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教師應盡的道德義務。它是熱愛科學這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規範在教師道德中的具體體現。
大家知道,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提高專業水平,以擔負起黨和國家、人民交給自己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一句話,教師要履行光榮的社會職責,必須做到勤奮學習,嚴謹治學。它是教師應盡的道德義務。
那麼,什麼是嚴謹治學呢?
嚴謹治學是指教師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鑽研學問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傳授知識。這是教師履行社會責任的道德要求。
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勞動,是以自己的學識、品德和才能,運用教育、教學工具,對教育對象進行“加工”,使他們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品格,成為國家建設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嚴謹治學,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對於一個定義,解釋一定要嚴密;一個算題,演算一定要準確;一個人名、地名、曆史事件,講解一定要清楚、正確;就是一個字詞的讀音,一個標點符號,也要正確、恰當。這就是說,教師要有高度的道德責任感,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如果教師治學態度不嚴謹,教學上粗枝大葉,講授的知識似是而非這樣不僅完不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不能履行教師應負的社會職責,而且還貽誤了學生的成才。所以嚴謹治學,是每一個教師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範。那麼,如何做到嚴謹治學呢?
首先,要刻苦學習,精於業務。這是嚴謹治學的客觀基礎。教師隻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正如加裏寧所說的:“教師們一方麵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麵又要象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應該有一桶水,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業務是否精通。特別是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新知識日益增多,教育者必須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一個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知識。所以,如果學曆還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時,需要堅持在職進修,通過各種學習途徑,努力提高業務知識,爭取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當學曆已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後,也不能鬆懈下來,要接受繼續教育,不斷進修提高,並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銳意進取,不斷用新的知識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