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9)(2 / 3)

其次,必須具有虛心學習的態度。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要求教師求知不怕“失了舊資格”,要不恥下問,向一切有學問的人請教。不僅向有學識的人學習,而且要向有知識經驗的各行各業的生產者、工作者學習。同時,也要善於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們的思想,不知道他們的能力,不知道他們的需要。那麼,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們。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反對那種囿於已有知識而不求進取的有害習氣,一定要把學習和掌握最新科學文化知識看作是自己對社會、對學生負責所應盡的道德義務。

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曆史轉變時期——改革時期。改革是振興中華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改革和開放,使民族精神獲得了新的解放。積極變革,勇於開拓,講求實效,已形成了一股潮流,因此勇於探索已成為各行各業人員的重要道德規範,它也是我們教師應遵循的重要道德規範。它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教師要開拓新視野、發展新觀念、進入新境界。每個教師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履行時代賦予的職責,在教育和教學中,必須把價值觀念、效率觀念、信用觀念、競爭觀念等等,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觀念傳授給學生;把“信息就是資源”、“人才就是財富”、“時間就是金錢”、“科技就是生產力”等等現代意識納入教育和教學的內容。從小培養學生具有開拓創新的品格,成為適應國內和國外競爭以及世界科技革命需要的開拓型人才。為此,教師要率先垂範,勇於探索。

第二,勇於探索,要求教師成為立誌改革和善於創造的人。當前,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就是要改革封閉型的陳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教育內容等,樹立新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同時,人民教師要重視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的改革,因為經濟體製改革是教育體製改革的基礎,而政治體製改革是教育體製改革的政治保證。如果教育體製改革脫離了它們,那麼,必將是寸步難行,無法取得成功的。教師隻有積極投身於改革的實踐,使自己成為立誌改革和創造的模範,那麼,才能培養學生成為開拓型的人才。正如《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所指出:我們培養的人才,“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在基礎教育中如果隻是強調背一些書本知識,隻是為答考試題而做準備,忽視實際能力的培養,忽視為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服務,那麼,就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意識的有實際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師的勇於改革和創造,是培養學生成為新型人才的前提。

第三,勇於探索,要求教師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具有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一個逐步擺脫貧困,擺脫落後的階段:黨的十三大文件中多次指出:要始終不渝地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教師要時刻想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她既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又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窮國。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還需要上百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就以教育事業來說,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將每年增加教育經費,但我國學校的教育設施,還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村、山區以及邊疆、海島的教育還比較落後,教育環境更為艱苦,因此,要勇於開拓這些地區。為此,一定要大力倡導教師到農村、山區、邊疆等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艱苦創業,為人民立新功。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刻不容緩

實施科教興國,教育要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隻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確保素質教育實施,實現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目標。

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不僅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還要培養出誌向高遠、素質全麵、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一代新人。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全麵育人,辦有特色的方針。而要搞好素質教育就需要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師資隊伍。

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正確實施素質教育的前題。教師隻有掌握了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和操作功能的本領,才能談得上正確實施素質教育。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師資隊伍的教育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但同時不能不看到,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相當多的教師授課是幾十年“一貫製”,忽視文化知識學習和參加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便成為影響師資隊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使教師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大力提高師資隊伍的教育業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