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解決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抓好領導班子的建設。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領導班子是關鍵。隻有建設過硬班子,才能帶出過硬隊伍。教育戰線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率先垂範。
2堅持參加教育科研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是培養一支高素質教育隊伍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教師是否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作為衡量教師是否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標準。一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自覺加大教學的科技含量,二是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大量引進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辦學模式,走出一條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素質教育新路子。
3堅持治本,提高素質。為提高教師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要製訂相應的規劃、製度和措施,對教師素質培養工作進行嚴格管理。
4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係統的、科學的評估督導體係。評價製度對教育改革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必須改革應試教育的評價製度,構建科學的全麵素質評估體係。同時,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督導隊伍,以督導、評價、引導教師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健康發展。
教師要練好基本功
應試性語文教學要害是背離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偏離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題海戰”、“滿堂灌”、“程式化”等就是這種教學的具體方式。“死氣沉悶”、“高分低能”乃至“低分低能”就是這種教學的必然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般認為是國家的考試製度改革不力以及社會環境壓力太大等外部原因所致。也許這個說法不錯,但並不全麵。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語文教師都能充分地認識應試教育的嚴重危害,具有高度的主體精神的話,那麼他們在其固有的責任感、事業心的驅動下,是可以頂住壓力,克服困難,積極能動地改革教學,創造語文教學的積極成果的。
語文教學應試性傾向嚴重,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少語文教師業務素質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事實上,素質教育對包括語文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語文教師既會教書,又會育人;不僅能開必修課,也能開選修課乃至承擔活動課;不僅能麵對全體,還要能因材施教;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又要關注語文教學的大背景。要講科學、講效率——一句話,要求語文教師具備高素質。
相反,應試教育把整個教育的焦點集中在分數與升學率上;而分數最依賴的是“時間加汗水”,是所謂“信息”。在平時教學中,老師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講好與講壞關係都不大,學生多做題目就是。而題目又有的是,這種資料那種資料滿天飛。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搞到和多搞對路的資料;就是如何搶時間壓學生去做題目。——這還需要高素質嗎?久而久之,語文教師本有的高素質也沒有了。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在整個基礎教育中所占的教學比重是最大的,師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最多的。但結果卻不如人意。毫無疑問,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恐怕還是語文教師業務素質不高。一般說來,語文教學改革的高低,取決於教學雙邊互動作用的大小。不少語文教師不僅知識麵窄、生活體驗不足、思想感情膚淺,就是語文教師傳統的基本功——書寫與表達也很不理想。
如,有位語文教師的字寫得很差,家長看到他在孩子作文本的批閱後,以為是同學互改的結果,打電話給這位老師,建議他以後多親自動手。試想,如果一位語文教師水平如此,學生怎麼有興趣學語文?又怎麼學得好?
語文教學改革中,觀念、教材、方法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正確的觀念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去內化,完善的教材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去發揮與再創造,先進的方法與手段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去掌握與運用,其再好也是毫無意義的。其改革無論如何是不能成功的。因為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體。
語文教師的素質是決定語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改革語文教學,必須十分重視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
教師語言技巧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