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10)(1 / 3)

一、多用商量的語氣求人做一件事可以用多種語氣。比如想看別人的一本書,你既可以說:“把你的書給我!”也可以說:“把你的書借我看一看,好嗎?”顯而易見,後一種語氣要比前一種語氣舒緩、柔和,別人也容易接受,這是因為後一種語言用的是商量語氣。同樣,教師在要求學生做某事時,用商量的語氣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去年冬天,學樣舉行越野賽,我在班裏問大家:“這次越野賽我班準備拿第幾名?”“第一!”同學們響亮回答。“我班的運動員沒有其它班多,身體素質不如其它班好,能行嗎?”“沒問題,請老師放心吧!”同學們各個摩拳擦掌。

沒想到這次越野賽我班真獲得了第一名。我問班長:“以前為什麼總是最後一名?”班長說:“以前的班主任一開越野賽就在班裏大嚷:‘必須拿第一名,否則每人繞操場跑30圈。’同學們感到老師的話是對他們的侮辱,誰還願意跑,而您卻用商量的語氣,使我們覺得我們就是班級的小主人,做為主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班級爭光,所以比賽起來都非常賣力。”二、盡量用委婉的言詞批評的方式不同,所起的效果也就不同,教師要學會委婉地批評。我班有個同學以前因為偷東西受過處分,現在完全改變了,而且還做到了拾金不昧。表揚這位同學若要提到他過去受過處分這件事時,我就沒說他“因偷東西而受過處分”,而是說他“過去也走過‘彎路’。

”“彎路”就是委婉的語言,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又照顧了這位同學的麵子,使他體驗到了老師是真正地愛護他、關心他和信賴他。

三、表達要準確清晰教師的語言要表達必須準確周密,無懈可擊,如果語言含糊,就會使自己很不情願地陷入一種非常被動的難堪的境地。一次班會,我表揚班長說:“我班班長各方麵是大家學習的榜樣……”話未說完,教室內就響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我莫名其妙,課下個別了解情況得知,我的語意存在一定問題,即語意表達不準確,因為班長雖然各項工作都非常認真積極,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在班內卻排在第15名。如果把上邊那句話改為:“班長在為班級工作方麵非常積極,是大家學習的榜樣。”這樣不僅表述了自己的觀點而且語言準確清晰,也容易讓學生接受。

課堂教學語言的巧用

1.巧導。教學語言應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導語設計可從審題激趣、溫舊入新、猜謎遊戲、故事引路、直奔中心、創設情景、巧設懸念等方麵考慮。

2.巧問。問題要明確具體、難易適度、有啟發性、前後聯係、留有餘地。

3.巧點。在講授新知識而學生理解遇到困難時,教師應予以及時恰當的點撥,使學生思路暢通、恍然大悟。巧點要點得及時恰當,並與導、引、授、問、練等結合起來。

4.巧引。即運有語言恰當巧妙地將學生引入一定的時空、情感或邏輯思維中去,使學生能引起聯想和想象,進入情景,能連接思維線索。即教師在講授某些教學內容時,不把話說完,故意作一停頓,留一個“空白”,讓學生集中注意或讓學生開動腦筋去“填空”。

5.巧示。即根據教學內容與進程,不用有聲語言明確講解,而是運有態勢語——如手勢、眼神、口型、表情、體態等來示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

6.巧例。即緊扣教學內容舉例闡說,這些例子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相連、相似的例子,示例具備趣味、啟示、聯想、引導等特點。

課堂教學幽默談

一、導入過渡幽默一節課的導入過渡設計得生動有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一節公開課上,有位老師麵對陌生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開課語:“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初次見麵,為了學好這節課,我給大家提一個要求,我在上麵滔滔不絕地講,大家要在下麵聚精會神地聽。”然後他一運氣,提高嗓門:“你們說:“好不好?”學生大聲齊答:“好!”接著這位老師放慢了語速,慢條斯理地說:“那可就全砸了。”聽課老師和學生全笑了。這位教學思想走在前沿的老師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而他卻設計了舊教學模式縮影的開課語,爾後,提出要求,明了方法,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公開課,是幽默的導入為學生注入興奮劑。

二、設計形式幽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直接關係最終的教學效果。有位學生對白居易的《琵琶行》記憶猶新,是老師那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為那節課添了光彩。一向準時上課的語文教師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有意遲到半分鍾,然後問學生:“言傳而不身教,該當何罪?如何懲罰?”學生早就知道老師彈一手好琵琶,異口同聲地說:“罰彈琵琶!”教師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琵琶說:“是,是該彈的時候了,請你們認真地用心來聽。”這樣,一向以講授為主的語文課堂上飄出了古老的音樂。彈完後,老師說:“我當了一回怨婦,你們當了一回白居易。”學生這才明白,老師要上《琵琶行》,這節課使學生深刻地領悟了高賈婦的幽閨之怨以及白居易將音樂形象化的高超筆法。當然,這節課的成功,老師教學藝術居主要地位,但是也不可否認,別出心裁的幽默穿插也使課堂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