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注意創造和運用多種聯係方式,例如開好家長會、與家長通信、建立家長委員會、設立家長接待日等等。要千方百計地一方麵使家長對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方法、步驟和學生成長概況做到大體心中有數;另一方麵也使自己對學生在校外的思想行為表現、學校教育的效果以及家長的期望和建議盡可能做到全麵掌握。
2尊重家長、平等相待。這是與家長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條件,也是取得家長支持與配合的基礎和保證。家長對孩子的愛主要是基於血緣關係,與教師對學生的那種理智、科學的教育愛有所區別,但這種“親情愛”畢竟也是搞好家庭教育的一種必要前提。因此,教師應充分理解家長對子女的愛,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隨意地傷害家長的感情,要認識到家長是孩子法定的監護人,對孩子也負有重要的教育責任,因而教師對家長的願望、要求應給予充分的尊重。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學生有缺點、錯誤,就不尊重他們的家長。同時,教師還要經常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的家長。這樣做會使家長更加支持和信任教師,也有利於促進學生家庭關係的和諧。
3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家長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但由於其文化水平、職業特點、性格脾氣等條件不同,實際效果上也大不相同。特別是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那種骨肉之情,往往會衝淡理智,科學的教育觀念,因而經常造成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的背離。“不打不成器”的“棍棒教育”,待之如“小皇帝”的溺愛,就是比較常見、比較極端的情況。這些做法會造成對學校教育的負麵衝擊。根據《教育法》關於“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的規定,教師有義務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家庭教育能夠與學校教育配合一致。例如向家長介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推薦介紹科學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書刊,組織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座談會,請優秀家長介紹成功的家教經驗等。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一規範要求的核心內容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教師無論在思想品德方麵,還是在科技文化知識或日常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麵,都應該成為學生效法的表率。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我們深信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重要規範。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曆來是教師職業的傳統美德。我國幾千年的曆史中,盡管社會製度的不斷更替,教育內容的不斷變化,教育的階級本質也有所不同,但是,對教師的行為品德上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的要求,卻是世代相傳的。早在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指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強調了“身教”的重要性。西漢時董仲舒指出:“是故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楊雄認為“師者,人之模範也”。唐代教育家韓愈明確主張:“以身立教”。宋初期的教育家胡瑗認為教師要“以身先之。”雖然由於曆史和階級的局限,古人的教育思想是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服務的。但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作出“表率”、“楷模”,這種看法顯然是正確的。到了近現代社會,許多教育家更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要求,放在教師職業行為的重要位置。最近,中央領導同誌又指出:德是師之本,無德無以為師。作為人民教師,應該繼承和發揚教師職業的這一傳統美德。無論在思想政治,行為舉止、遵紀守法等方麵,都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師德規範反映了教育過程的客觀需要,但從它的內容來看,主要是根據一定社會和一定階級的利益以及一定社會道德規範提出來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階級性。社會主義社會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意味著人民教師必須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從真、善、美三個方麵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也就是說,人民教師的表率作用,主要反映在思想政治觀點、道德風貌、精神境界、勞動態度、工作作風和文明禮貌等幾個方麵。
一、教師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是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因此,教師應該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做學生選擇正確政治方向的引路人。特級教師於漪同誌說:“為人師表的內容是很多的,但我認為其核心是教師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通過教學活動,再把這杆旗幟插在孩子們的心中。”我們教育學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自己首先應有堅定的信念,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捍衛馬克思主義真理。有理想的人談理想,生動、實際而深刻,學生容易接受。自己目光短淺,缺乏崇高的追求,就培養不出有遠大理想的人才。學生有何種誌向、抱負和追求,受眾多的主客觀因素決定,但教育者特別是教師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如何,則對他們有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