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師首先應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上為學生作出表率。
二、教師要有崇高的個人品格教師不僅要在政治方向上作學生的表率,同時應該成為人格高尚的楷模,凡是要教育培養學生具備的優良道德品質,教師自己應該必須具備,如關心集體,大公無私,熱愛勞動,艱苦奮鬥,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誠實正直,虛心謙遜,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等。魯迅先生認為,誠實和正直是偉大人格的重要素質,是基本的做人之道。誠實正直,能使人具有一種浩然正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持真理,主持正義,做到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教師教育學生要誠實正直,自己就應該有誠實正直的品格,如果自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或者要求學生忠誠老實,自己卻認為老實吃虧;教育學生要抵製不正之風,自己卻無一身正氣,甚至也搞歪門邪道等。這樣,隻能引起學生的反感,既損害自己的形象,又會給學生造成十分不良的後果。作為教師,應該不為名利所誘惑,不為清貧而喪誌,不為邪惡而湮沒,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培育學生美好的心靈。
三、教師要有文明的風度文明風度也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一個重要方麵。要求學生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和習慣,教師首先要有文明禮貌的風度。教師的文明行為和習慣,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它較之其他職業的勞動者,更具有示範性。教師的文明行為和風度主要有:言談文雅、舉止從容、衣著樸實、儀容端莊、熱情大方等。
1語言謙遜文雅。語言是教師教育勞動的重要工具,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的語言應該力求做到準確、規範、流利、生動,富有邏輯性、完整性、形象性和針對性。語言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又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外部表意,並直接給交流對方以某種情感體驗。有人說,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這話不無道理。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在語言上要談吐文雅,說話和氣,用詞恰當,富有情理。俗話說:“惡語一言三伏寒,好話一句九冬暖。”言談文明,通情達理,會給學生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感受,能激起學生感情的漣漪,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師忽視語言修養,或是出言不遜,或是冷嘲熱諷,或是談笑放肆,個別的甚至惡語傷人。這種語言方式,不僅違反教師職業道德,也同社會公德要求相悖,既無益於對學生的教育,又有損於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人民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禮貌用語的表率,成為全社會語言文明的楷模。
教師還應當使用普通話。普通話是我國各民族的共同語言。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推廣普通話是一件大事,它關係到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是國家統一、民族昌盛的需要。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陣地,教師是推廣普通話的主要力量。國家教委要求教師在教學和學校各項集體活動中,堅持使用普通話,每個教師都應努力做到這些要求。
2舉止沉著穩重。
教師的舉止,是指教師個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和平時的生活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它的基本要求是沉著、莊重、不輕浮。例如以禮待人,態度謙恭,處事沉著穩重,作風樸實無華等。作為教師特別要注意自己的教態,包括姿態、手勢和步態等,力求自然、大方、適度、得體。
教師要切忌不拘小節。北京市特級教師王企賢老師談到一件使他難以忘懷的小事:他在寫板書時,有把粉筆頂端堅硬部分折斷並隨手擲在地上的習慣。後來當小朋友到黑板上演算時,也把粉筆頭折斷扔在地上。這件小事使王老師深深意識到,自己原來認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會對學生的品德的培養帶來不良影響。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在學生麵前是沒有所謂“小事”的。
教師要切忌喜怒無常。教師跟其他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但當教師出現在學生麵前時,不能不顧及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和一言一行會給學生帶來什麼影響。在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中,令教師歡樂、愉快的事是大量的,但個別小學生的“淘氣”行為,往往會使教師感到討厭和生氣。這時需要的是冷靜、耐心,而不是訓斥、指責,甚至采取簡單粗暴的舉動。品德高尚、經驗豐富的教師都懂得,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動輒發怒,是教師在道德上不成熟的一種表現,教師應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特別要善於製怒。當你感到生氣,行將發怒時,不妨試一試讚科夫所說的辦法:“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鍾,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師。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說話。”無數事實表明,教師舉止穩重,它就作為積極的因素參與教育過程,使學生得到行為美的熏陶,並轉化為自己的行為規範要求。相反,如果教師平時行為粗魯,作風輕浮,處事草率,愛發脾氣,它就作為一種消極因素參與教育過程,產生教育的負作用,既傷害學生的心靈,又損害自己的教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