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衣著整潔得體。
衣著主要是指衣、褲、鞋、帽,要求樸實大方,整潔得體。教師作為知識和教養的化身,在衣著上的審美情趣,應同教師職業相和諧,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合,色調、款式樸實大方,穿戴整齊合適,清潔衛生,這能給學生質樸美的感染。
我國宋代教育家陸九淵很重視衣著的整齊,“雖盛夏,衣冠必整”。周恩來同誌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就對自己的儀容舉止有嚴格要求。當時他寫的一份“容止”格言中,就有“衣必整,鈕必結”,“顏色宜和、宜靜、宜莊”等內容,這應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榜樣。在衣著上既樸實大方,又不呆板單調;既要體現時代審美特點,又不獵奇趕時髦。如果過分爭豔鬥奇,片麵趕時髦,或者衣冠不整,不修邊幅,就會失去教師的尊嚴。如果這種衣著出現在課堂上,會引起學生說長道短,評頭品足,分散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決不能認為穿衣戴帽是區區小事,要知道它同樣會給學生以影響。
教師的威信靠什麼教師有沒有威信?自己說了不算,學生服氣才行。
一種教師是具有淵搏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調整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於一種健康、向上、愉快、舒適的氣氛和環境中;一種是不學無術、碌碌無為、裝腔作勢、徒有虛名,或靠拉大旗作虎皮嚇唬學生,或故作高深糊弄學生。前者自然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後者充其量隻能算是教師“樂團”中的一隻“濫竽”而已。
教師的人格力量擺在首位的是事業心。教師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麵對莘莘學子,有一種信念,一種使命感。對教學,講認真、講責任,孜孜以求;對學生,講付出,講奉獻,循循善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人格力量在學生麵前的體現莫過於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曰: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反之亦然。高居講台之上的教師對學生的“五育”苦口婆心,要求可謂多矣,但教師隻要有一次己身不正,便會失掉學生的信任,由於說來,威信的確立於教師自身要求的亦可謂嚴喲。
公正無私,是教師贏得學生的重要品格,同樣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容。俗話說:掌心掌背都是肉。麵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差異、各種變化,隻要你始終以一顆愛心一顆真心去平等地對待,不偏一個向一個,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那麼你所任教的班級便會“再沒有心的沙漠”。
教師的職責第一是教學生怎樣做人,第二是教學生怎樣思考問題,第三才是傳授知識。這三者要靠教師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統一。職責落實,威信肯定樹立了。
為師更須拘“小節”
不久前,某校搞了一次學生座談,本意是想聽聽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沒想到學生卻反映了不少有關教師“小節”方麵的問題,諸如:“某某老師上課抽煙”、“某某老師經常酒後進課堂”、“某某老師言語粗俗……”的確,近幾年在部分學校中,教師中此類“不拘小節”的現象增多了。有些教師以為:教師嘛,上好課才是關鍵,其他問題當屬小節,無關大局,更有一些教師把不拘小節當作了一種“名士風範”來追求。而學校領導則因為忙於抓升學率、抓會考、抓創收,不知不覺中,對教師“小節”方麵的事過問少了。有的學校領導甚至糊塗地認為,“小節”方麵的事純屬教師的“個性”或“私事”,不好幹涉過多。慢慢地,在一些地方,教師道德失範現象蔓延成為一種行業病,引起了社會對教師行風的種種非議。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但教書育人又是非常具體地表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上,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教育學生。教師的工作無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全社會都在積極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中央號召全國人民都要從我做起,被社會尊為人師的教師更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教師的一言一行做起。一個教師,如果能在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他在樹人的大事上會做出一番貢獻的;反之,如果教師平是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那麼,他的學問再大,也不見得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師表”。當前,各行各業正大張旗鼓地從語言文明、禮貌待人、環境衛生、服務質量、公共秩序這些所謂的“小節”方麵樹立自己的精神文明形象。那麼,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更應該從“小節”做起,樹立自己的形象嗎?
莫帶不良情緒進課堂
一位青年教師被校長批評了幾句,情緒激動難以自製,結果平是上課口若懸河的他竟在課堂上語無倫次。學生舉座木然,如墜霧裏。這種帶情緒所上的課,姑且稱之為“情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