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師德建設的內容(13)(3 / 3)

教師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善於打扮自己,也會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這是件好事。但是美並不是等於濃妝豔抹,珠光寶氣,過分地刻意打扮和穿戴,這樣不僅不會給人以高雅之美感,反而使人有庸俗之感。此外,還要注意場合,比如參觀遊覽、文體活動,教師衣著新潮,首飾鮮亮,與同學們談笑風生,會使人感到親切;而在教學場所就不必“打扮首飾”否則會給學生留下“貴婦人”的縮影。

教師在校園裏該如何打扮,請廣大讀者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來稿請寄《教師生活》專刊收,並在信封上注明“校園話題”。——編者

教師著裝非小事

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主要依靠其滿腔的熱忱、淵搏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嫻熟的教學技巧,影響、感染和教育學生。教師著裝雖有不如前者重要,卻是內在素質的體現。作為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決不可忽視。

由於性別、年齡、情趣、專業不同,教師衣著無需也不可能千人一麵,但任何人的裝束都要受到一定職業道德規範的製約,一旦超越,便會不倫不類、貽笑大方。我大學時的一位心理學教師是位年輕的女性,她上課時不但施濃妝、著豔服,而且每節課的服裝絕不雷同。她的與眾不同的打扮成為我們課下甚至課上談論的話題,至今留在我印象中的隻有那一套套不同凡俗的服裝。刻意追求華麗的裝束和太多的修飾無疑會分散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對意誌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學生更是如此,同時也不利於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在校園裏不追求新奇服飾並不意味著不修邊幅。整潔、端莊倒應該是教師著裝的“基調”。我校一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上課前總要在鏡前細心地整理好他那花白的頭發,扣好每一粒鈕扣才從容走上講,這是他從教30多年養成的習慣。周恩來總理一生衣著樸素、整潔,他的領袖風範有口皆碑。他上中學時,學校有這樣的明文箴言:“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想必兩者之間定有密切的聯係。

“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肩負教書育人神聖職責的教師的穿著決非小事,而是為人師表的大事。

貴在得體

教師佩首飾不宜過多過大,色彩不宜濃豔,可選擇一些小巧精心致的發卡、胸針之類,否則就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右手不應佩戴戒指,因為教師在板書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隻手上,如果學生在記筆記的同時,眼睛總是晃動著一枚金光閃閃的戒指,這是多麼不協調呀!

其次,教師是否佩戴首飾,應格外注意學校的大環境,城市學生司空見慣,教師的飾物就不會引起“轟動”;而農村學校的教師就要慎重考慮了。簡陋的教室,陳舊的桌椅以及幾十個衣著樸實的農村孩子,這樣的環境,教師如果珠光寶氣,無疑會使師生之間產生一道鴻溝,師生關係不會協調,同時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化點淡妝好

我認為,在校園當中,教師不應佩戴首飾,否則對學生的影響不好,也有損於我們老師的形象。化化妝是可以的,但要適度,化淡妝,略加修飾,給自己一份信心,給學生一種美。要是濃妝豔抹,豈不是將自己的臉當作了調色板?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易分散。如果你今天一身新裝,何不提前幾分鍾進教室,先讓學生一睹你的風采,以便於上課的正常進行呢?

摘下項鏈更美

為師者,對學生的作用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的言談、打扮也潛移化地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記得我在中學任教,當初一(二)班班主任的時候,正值新婚,我帶了一條漂亮的項鏈。一天,教導主任突然到班級檢查學生儀表、服飾,毫不客氣地把一些學生帶的廉價的項鏈、戒指沒收。雖然沒對我說什麼,但我的臉熱辣辣的。

回到家裏,我把項鏈摘了下來。過了很長時間,我檢查學生的日記,無意中發現一名學生對我的摘項鏈行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我很受教益。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很注意自己的儀表、服飾,注意用我的一言一行去影響我的學生。我感到:摘下項鏈不是不漂亮了,而是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