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教師心理素質(2)(1 / 3)

二、心理衝突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對人提出一些新要求。如果人的認識、情感不能適應這些變化,就會產生心理衝突。一般情況下,心理衝突隻會給他帶來一些不愉快的感受,並不會引起心理的異常變化;但心理衝突長期得不到緩解,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嚴重的可能導致不同的心理疾病。

心理衝突可能來自兩個方麵,第一方麵是需要與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合理的需要和願望,但無滿足需要和願望的條件;另一種情況是需要和願望不合理,違背多數人的意願和利益。這兩種情況下都會導致心理衝突。第二方麵是需要與需要之間的矛盾。這有多種情況,如,兩個目標都符合自己的願望,然而事實上不可兼得,必須在其中選擇一種,這叫趨一趨衝突;兩個目標都不符合自己的願望,然而由於環境所迫,又不得不選擇其中一個目標,這叫避一避衝突;為了達到某一個極有意義的目標,必須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成功和失敗的機會各占一半,在進行選擇時產生的心理衝突叫趨一避衝突。

心理衝突不一定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但激烈而長久的心理衝突則應盡量避免。

三、恐懼恐懼是在可怕的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強烈的緊張情緒反應。恐懼產生時,常伴隨一係列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壓升高、嘴唇顫抖、身冒冷汗、四肢無力。同時,恐懼也會使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過程發生障礙,失去對當前情景分析判斷的能力,並使行為失調。

四、自卑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個缺陷,表現為對個人的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在這種評價過程中,人常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驗,如害羞、不安、內疚、膽怯、優傷、失望等。這種情緒會導致人在工作、生活、學習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同時會摧毀人的信心和意誌,嚴重的自卑心理會引起行為失常和心理變態,如用惡作劇引起人的注意、吸毒、酗酒、犯罪、甚至輕生自殺。

教師應該注意防治哪些心理疾病

我國患有嚴重心理障礙的病人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輕度的心理障礙的病人則比較多見。心理疾病的種類很多,但教師易患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幾種:

一、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由各種精神刺激所造成,持續時間較長,通常持續幾個月。適應不良的人在情緒上表現為抑鬱、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在行為上表現為攻擊性或反社會行為。

二、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是由於某些長期存在的內心衝突引起腦機能活動平衡失調而產生神經活動能力減弱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易於興奮和迅速疲勞且伴有各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

起病大多緩慢,起初程度較輕,病清反複波動,以後症狀加重,並變得固定和持久。

主要症狀是感覺過敏,畏光怕聲,頭脹、頭昏;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驚醒:注意力瘓散,記憶減退,易疲勞;心悸、多汗、手腳發涼、食欲不振、腹脹、月經失調、尿頻、早泄、陽痿等。

三、焦慮症急性焦慮症起病突然,病人感到內心緊張、恐懼或難以忍受的不適感。感到災難將至。慢性焦慮症發作持續較久,焦慮程度時有波動。終日緊張、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對自己的健康憂慮重重,常感到胃腸不適,腹脹、尿急、頭痛、腰酸及性功能障礙。

以上三種是極常見的輕度心理疾病,防治比較容易,但如果不及時診治會導致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等。

什麼是心理治療它主要包括哪幾種方法

心理治療是應用心理學知識及方法來治療病人的心理問題的活動。心理治療是精神科醫務工作者及精神衛生工作人員最重要的工具。它不僅可以在臨床上使用,而且更可以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調節中,如對子女之教養、學生的督導、夫妻相處及一般的為人處事,可以說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幫助別人”的一門學問。因此,教師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治療方法的知識。

心理治療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催眠療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分析病因並配合其他療法的輔助療法。病人在催眠狀態下,可以根據治療者的言語暗示,把清醒狀態下難以啟齒或不願說出的經曆說出來,並能回憶起已經遺忘了的事情,這對診斷病情,了解病人的起病原因非常重要。在催眠之前要測試被試者暗示性的高低,一般來說,暗示性低的人不宜用催眠療法。在催眠時,讓其凝視頭部上方的光亮燈罩,並進行誘導性暗示,直至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這時可將事先擬好的問題用暗示的語言來詢問被治療者。問語隻陳述一個事實,以便於理解,患者隻需要用“是”或“否”來回答。患者將長期積壓在心頭並造成心理壓力的經曆說出以後,病情便減輕了。這種技術要求較高,適於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治療專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