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教師心理素質(2)(2 / 3)

二、暗示療法暗示是一種不加批判地接受意見、信念,從而改變自己的判斷態度和行為的心理過程。人的暗示性有很大的個體差別人在不熟悉的領域易受暗示;文化程度低、生活經驗不多的人易受暗示;人在疲勞、營養不良、某些藥物作用和催眠狀態下易受暗示;主試的權威性越大,被試受暗示的程度越大;兒童和婦女易受暗示。由於患者受暗示的影響,易於改變自己已有的觀念和判斷,這樣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壓力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的恢複。暗示可以在催眠狀態下進行,也可以在正常狀態下進行。直接暗示法是讓患者靜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醫生用均勻有力的語氣給予事先編好的暗示性語句,與患者對話。間接暗示法是借助於電流刺激或儀器檢查等相配合,或與輕微的觸覺刺激結合作用,並用語言的強化進行暗示治療。直接暗示法與間接暗示法常結合使用。

三、行為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又叫行為矯正療法。它是根據條件反射形成和消退的原理,通過矯正人的行為來促使患者心理的康複的。行為療法雖然種類繁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過程:首先了解病因並確定病人的主要異常行為作為治療目標;其次向患聲說明行為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意義,使病人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而主動配合治療;第三采用專門治療技術,如係統脫敏法、厭惡療塗、行為塑造法、自我調整法、自我訓練法,同時配合藥物或器械進行治療;第四根據行為改變情況分別給予表揚強化刺激(如表揚、鼓勵、物質獎勵等),或給予“懲罰”(如批評、疼痛刺激或撤銷獎勵等)。第五,在收到一定療效後,讓患者自己掌握和使用治療方法,從而把治療環境中獲得的效果鞏固下來,並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借助電子儀器,讓人們能夠了解自己身體內部正在發生的變化,從而學會控製內髒的技術的醫療技術。主要用於調節和控製患者的心率、血壓、胃腸蠕動、肌肉緊張程度、腦電波,從而改善患者機體內各種器官的機能狀態,矯正對應激的不適宜反應,而有利於身心健康。具體做法是用專門的電子設備探查人的生理功能,並通過記錄和顯示係統,讓患者知道它們的變化;然後,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機製,連續對生理功能的正確反應進行強化,從而使患者學會控製自己的生理功能。

什麼是挫折心理教師應怎樣調整自己的挫折心理

人的行為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並以追求滿足某種需要為目的。但事物總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的需要往往難以滿足。心理學上把這種受動機支配的行為遭受阻礙時發生的心理變化叫做挫折心理。

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遭到挫折是難免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在受到挫折時,調節好自己的心理。調節挫折心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的措施如下:

1.重新評價自己的動機和需要。教師應該從主客觀兩個方麵,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對挫折作出正確歸因,確定自己的動機和需要是否合理。如果是動機或需要過高,應該對其進行調整如降低要求、分步完成、放棄要求等。這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關鍵。

2.端正對挫折的態度。任何挫折都有兩麵性,一方麵挫折可能給人心理上以傷害,另一方麵,從挫折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因此,教師應善於總結教訓,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3.調節自己的情緒。有幾種可用的方法,如:活動轉移法,通過其他活動使自己忙碌起來,時間一長痛苦便慢慢消退了,這時再理智地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目標、交往調適,通過與親友的人際溝通,達到交流感情、減輕煩惱困擾的目的;適當發泄,與領導、親人將自己的痛苦說出來,取得親友和領導的同情,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榜樣認同,通過閱讀和自己有類似經曆的人物的傳記,了解榜樣是怎樣對待自己的挫折的,這樣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調節情緒的能力。不管用什麼方法來調節情緒,教師都不能對挫折抱回避的態度,如果一味回避挫折帶來的痛苦,便會使人產生自卑、畏縮的情緒體驗,最終損害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