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認真抓好法製教育,我校學生整體麵貌有了很大改變,道德素質有了提高,校園生活活潑有序。目前,一個自覺遵紀守法的風氣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給他們一片純靜的天空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青少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隨著經濟發展起了很大變化,青少年違法犯罪也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據調查,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主要集中在搶劫、盜竊、流氓、強奸等類型上,我省某縣1996到1998年共抓獲14—17歲青少年犯罪嫌疑人87名而在校生便占了45名。在這些人員中,大多家庭生活水平不低,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主要是由於貪圖享樂,家教不嚴,過分追求刺激等。固然,違法犯罪屬一種個人行為,可對於這樣一班不諳世事的學生,社會、家庭以及我們的學校難道就能說:這一切與己無關嗎?
社會環境
當前我們的社會轉向市場經濟,潮湧而進的城市物質文明及外來文化、港台電視、報刊、錄相、遊戲機充斥在每個角落,涉世未深的學生受到很大影響,乃至不分涇渭良莠,而兼收並蓄,甚至於取其糟粕,棄其精華,由此而受到侵蝕,個人主義思想泛濫實不乏其人。這就很容易出現不擇手段追求金錢享受的犯罪行為。
家庭環境
當今獨生子女均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對於孩子的過分要求,父母總是不切實際地予以滿足。
有的家長自身就有違法犯罪行為,如盜竊、賭博等,未能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有的家庭夫妻不和,甚至離異,給子女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還有父母目光短淺,隻顧眼前利益,注重物質利益的追求,使子女從小染上利己主義的不良習氣,一旦個人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無視社會行為的準則,與社會對立,輕則行為越軌,違反紀律,重則犯罪。
學校環境
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總是圍繞著少數高分學生轉,而對大多數特別是那些差生失去了信心,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個別老師還把成績差的學生當成包袱,輕視、譏諷、挖苦,導致一些成績差的學生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逐漸便染上惡習。
對於這些尚無法明辨社會是非的青少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常因茫然而顯得不知所措,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幫助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架起一盞紅綠燈,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築好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在家庭—學校—社會這一青少年犯罪的戰略預防體係中,家庭被稱為“第一道防線”。這道具有特別意義的防線在某些方麵所起的作用,是學校、社會所無法辦到的。那麼,如何築好這道防線,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做出努力:
第一,加強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家庭職能中一項重要的職能。它是決定青少年個人社會化是走向成功還是失敗的重要條件。在當前社會大變革中。由於經濟改革、代際衝突,人口政策的推行等促使傳統的家庭結構趨向解體,代之而起的是核心家庭的增多。這使青少年教育出現了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城市“雙職工”和農村“雙勞力”家庭無暇教育子女,二是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教育普遍存在。此外,“缺陷家庭”增多,這些家庭子女犯罪率往往高於正常家庭。這些問題表明,目前家庭的教育功能正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對於廣大家長來說,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家庭教育,樹立起家庭教育不再是一家一戶的私事,而是事關國家、民族前途命運大事的觀念。同時,國家與社會應為家庭教育創造條件,如開展家庭理論研究:出版有關刊物、書籍;設立家教指導、谘詢機構:開辦各種家長培訓班,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對於那些缺陷家庭,則要以積極主動的學校與社會教育去彌補不足。
第二,重視家庭教育內容。當前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片麵重視智育。有的甚至不顧子女承受力、不顧子女實際情況,搞“超常教育”。而應對孩子進行的一些起碼的法製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和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則少得可憐。這種畸形教育狀況勢必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全麵成長。因此,在家庭教育內容上必須克服這種隻重智育而輕視全麵教育的傾向,應當對孩子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麵教育,進行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性教育、婚戀教育,並應當把社會主義法製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第三,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社會主義家庭倫理道德視一切犯罪為違背倫理道德的醜惡行為,它是對犯罪的一種強大的預防、抑製力量。當前,我們不僅要反對腐朽的封建主義家庭倫理道德,大力提倡社會主義家庭美德,而且要注意抵製資產階級金錢至上、性解放等腐朽思想對家庭的侵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互敬互助的傳統家庭美德。每個家庭都應當本著互敬互愛、互相諒解、互相體貼、互相幫助、民主平等的原則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係,解決好家庭內部的矛盾,為青少年成長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睦穩定、充滿溫暖與親情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