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學生的方法不當。有了教育好學生的出發點,如果教育學生的方法不當,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前,一些教師不注意掌握和研究教育學生的規律,不善於分析他們的思想動態,不了解他們的客觀環境,對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缺乏具體分析,誠懇幫助。特別是對那些犯了錯誤的後進生,往往是簡單的批判,粗暴的訓斥,嫌棄仇視,有的還動手打罵,有的甚至還搞經濟製裁。例如,某子弟中學,在一次上課時學生大聲喧嘩,老師不作調查就認為是一位後進生搗亂,他立即打了該學生幾個耳光,並且宣布罰款5元。這個學生不服,竟與老師罵了起來,老師再次宣布加倍罰款15元,學生不敢向家長要錢,外出偷了40元錢以交罰款。當把錢給老師時,老師又說不是他的錯誤。這件事嚴重挫傷了他的自尊心。從此,他沒有錢就偷別人的,最後終於導至違法犯罪。某學校製定了一個罰款條例,具體規定是,上課遲到、早退、說話各罰1角,搞小動作罰兩角,曠課罰3角,身上帶煙罰5角,打架(一次)罰兩元,帶大點的刀子(看作凶器)自動上交者罰3元,不上交者罰5元。
青少年學生正值長身體、長知識,品德形成的時期,處於社會化的關鍵階段,耐心教育嚴格管理都是至關重要的。“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嚴是愛,寬是害”,這是人類對青少年教育長期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嚴格管理不等於簡單生硬,更不是動輒處分。對學生管理不嚴是學校職責未盡的表現。健全規章製度,嚴格管理是培養學生紀律性的重要環節與必要保證。
三、社會原因
社會、也稱生活小環境。本來,家庭和學校也應包括在社會這個概念之內;由於家庭和學校對青少年成長和青少年犯罪的特殊關係,單獨列出進行敘述,所以這裏“社會”是指家庭和學校以外的青少年生活(勞作與娛樂)空間,主要是工作單位,鄰裏街坊和社會風氣。
(一)工作單位
青少年成長到一定時期都要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社會勞動。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遠比家庭和學校的人際關係複雜得多,當青年剛離開學校步入工作單位時常常感到環境不適應,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最容易在這個時候乘虛而入。如果工作單位不盡教育青年職工的職責,或者管理製度中的漏洞,或者招工製度上存在不合理現象,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青年職工違法犯罪活動起促進作用。
(二)鄰裏街坊
青少年來往於家庭——學校或工作單位之間,介於這二者之間的活動空間便是鄰裏街坊,由於小學和初中基本上按地段上學,加強了青少年的地區聯係網絡。青少年成長同鄰裏居民結構也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如果鄰裏街坊的管理工作不健全(這有相當普遍性),活動在這個家庭、學校中的青少年就有可能滋生犯罪因素。社會上的一些犯罪分子趁機向他們介紹打群架、掏錢包“拍婆子”,撬門扭鎖,銷贓滅跡以及對付公安機關的方法和經驗。在他們言傳身教下,一些本來就有劣跡的青少年,耳濡目染,經不住聲色的誘惑,沿著“跟著轉,試試看,大膽幹”的三部曲步入犯罪的深淵。青少年犯罪之所以廣為蔓延,經久不衰,成為社會治安的一大公害。多與壞兄姐、壞親戚,壞朋友、壞同學、壞鄰居的勾引教唆有關。
(三)社會風氣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上一些淫穢書刊、物品、錄像的泛濫在學生中,尤其是中學生中傳看淫穢書刊(手抄本)的歪風相當普遍。據××市對20所中學的調查,就有15所中學有淫穢書刊流傳,其中三個中學的65個班級中,傳看傳抄淫穢書刊的就有37個班組,傳布麵達56%。這些內容下流,誨淫誨盜,不堪入目的淫穢書刊,對學生具有極大的腐蝕性。一些青少年看了淫穢書刊後,意誌消沉,無心學習,早戀成風,亂搞兩性關係,甚至發展到強奸,輪奸婦女,或者賣淫。由於受社會上“一切向錢看”,“有錢就等於有了一切”,以及“生活就是吃穿享受”等腐朽思想的影響,使一些學生的腐化享樂思想極度膨脹,不擇手段地攫取金錢或獲得高檔消費品,以滿足自己的享受欲望,最後墮入犯罪的泥坑。
青少年犯罪案例
“合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