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思想品德教學(2)(2 / 2)

、“懶散”、“不集中精神”、“不講究方法”等等,在學習、做事中,隻有杜絕了這些現象,才做到講效率;二是引導學生弄清效率觀念在未來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的節奏必然加快,未來的生活必將是高效率的。現在的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新時代的主人,必須樹立效率觀念,從小養成講效率的好習慣。

思想品德課的開篇藝術

思品課的開篇實際是提出觀點。在引新階段中,教師付諸親切自然的情感,引人入勝的導語。活潑生動的開篇藝術,無疑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向,促使他們在上課的最初幾分鍾內,排除種種學習障礙,迅速進入最佳的預備狀態,主動迎合老師的教育。

常見的開篇藝術有以下幾種:

1.對比分析式

這是將與新課的思想觀點有關的材料作對比分析,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如教學五年級《走向世界》時,可用錄像、幻燈、圖片等手段,將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的畫麵與非洲原始古老民族刀耕火種、磨石追獵的生活狀作比較,給學生以反差強烈的直覺,先入為主地建立與所學對象鮮明正確的表象及觀念。

2.情景體驗式

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不知不覺地接觸本課要求掌握的觀點。如上三年級《保護有益動物》時,老師不作任何說明,先播放錄音——“歡樂的早晨”,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然後引導學生回味:“剛才你們在錄音中聽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清晨小鳥在樹林裏唱歌,青蛙在河塘畔鳴叫。”老師又說:“你喜歡它們嗎?假如大自然中沒有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我們會覺得怎樣呢?”在情景交融的氣氛中,老師自然地出示課題,學生覺得興趣盎然。

3.實驗演示式

這是用形象、直觀的演示來揭示課題,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如教《相信科學不相信迷信》時,先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把堿水噴向用黃紙做的“鬼頭刀”上(事先在一種“羌黃”的染料中浸過),堿水一接觸刀麵,立刻顯示出斑斑“血跡”。通過實驗演示,又經老師解說,學生對“紮仙”(巫婆)的“殺鬼見血”的騙術恍然大悟。這樣的設計新穎,又富有說服力,不僅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而且能舉一反三,對“算命”“鬼火”等現象也會用科學知識解說了。

4.設置懸念式

這是用一個易引起學生好奇的懸念作為新課的開場白,以激起他們急於學習新課的求知欲。

如上二年級的《一個蘋果》,老師先以小朋友愛吃蘋果著手提出問題,自然轉到:“誌願軍叔叔激烈戰鬥了好幾天,他們多麼想吃蘋果啊!可許多叔叔連一個蘋果也沒吃完,大家一定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現在就打開課本,學習新課。”

5.承上啟下式

這是通過複習前課知識,從而揭示它與新課的內在聯係,進而引出新的觀點給學生以係統的完整的認識。如上六年級的《維護祖國尊嚴》時,可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什麼?有什麼收獲?”學生回答:“學習了《東方巨龍》,感覺到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十分自豪。”老師順水推舟:“我們除了感到自豪外,是否想到應該對祖國承擔一定的責任呢?”學生作肯定回答後,老師就說:“維護祖國的尊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隨即引出課題。這樣的開篇,使鞏固與引新熔為一爐。

6.開門見山式

這是一開始就簡潔明了地揭示本課要說明的觀點,篇首切題,直奔要點。如一上課,老師就說:“今天我們學習《從小立誌》。為什麼要從小立誌,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請大家先聽一個周恩來少年立誌的故事,這個故事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樣的開篇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到本課的教學主題上來。

7.提問引逗式

這是不借助其他的教學手段,通過一連串引逗式的提問,把學生帶入有關的意境,初步建立正確、謬誤的判別標準。如上四年級《小鬆勇敢嗎》,教師一上課就可以用引逗的口吻提問:“小朋友都喜歡勇敢兩字,可什麼是勇敢呢?敢於頂撞老師算不算勇敢?冒險蠻幹是不是勇敢?……”在學生的思索中,教師自然地引出課題。

8.遊藝活動式

運用與主題吻合的猜謎、朗讀、競賽等形式進入新課。如教一年級的《麗麗變了》之前,開展一個自我服務競賽,讓小朋友折衣服、係鞋帶、理書包,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進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