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學法
電化教學法,就是通過電教媒體進行教學的方法。運用電化教學法,使學生置於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會更好地促進學習。在各種教學中,運用電化教學法已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電化教學法,包括運用光學設備(幻燈、投影機)、音響設備(收音機、錄音機)、圖象設備(電影、電視、錄像)、綜合設備(語言實驗室)等進行教學。
電化教學法,使圖象和語言文字結合,易於激發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能夠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它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反映出豐富的內容,既集中又強烈,還可以控製和調節,可放慢或重現情景;它能具體反映出事物的發展過程,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是動態的,連續的。
電化教學法,要求教師要有創造精神,要有電化設備知識,要掌握教材與電化設備的有機配合,領域是寬廣的。在運用電化教具時,演示幻燈片,可以邊演示,邊解說;利用電化教具要穿插在教學中間進行。
教例
幻燈教學法是使用幻燈進行教學的一種常規電教手段。遠在二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類似幻燈的發明——皮影戲和走馬燈。十九世紀末,在教學上已開始使用幻燈。使用幻燈教學花錢不多,條件簡便,見效快,用途廣,容易操作。在當前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推廣普及的。開展幻燈教學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提供大量的科學、形象的感性材料,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助於智力的發展。更主要的是運用幻燈教學,可以縮短課時,提高教學質量,補充教師講述法和談話的缺陷。
教師借助幻燈教學法教小學二年級五言律詩《古原草》,收到了好效果。當銀幕上出現一片茂密的、青綠色的草原時,師問:“大草原的草長得怎樣?”
生:“很茂盛。”
師:“對,書上的‘離離’兩個字就是茂盛的意思。”
教師要求學生把這句詩解釋一下。
學生都能說:“草原上一片青草長得很茂盛。”
師:“什麼是一歲一枯榮呢?”教師又放上黃色透明片,畫麵上立刻變成一片枯黃的草原,學生很快就說出“枯”就是“枯黃”的意思。
師:“枯榮就是枯黃與繁盛,一歲就是一年。”
這樣,“一歲一枯榮”一句,學生就理解了。
接下去教師再放上第三張複合幻燈片,畫麵上出現一片燎原大火,席卷草原,大火所到之處,一片焦黃,但地麵底下卻埋藏著一層青黑色的草根,說明野火並沒有把草根燒盡,它仍然活著。
這時又複合上第四張幻燈片,一位美麗的春姑娘慢慢地在屏幕上移動,隨著春風的吹拂,萬物生長,草原上又出現了“離離原上草”的景色。“春風吹又生”一句,就從感知階段很快地達到理解的境地。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草原上的草被燒掉,但草根沒有死,當春天來到的時候,草原上的草又長出來了。教師因勢利導,說明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現在人們把這兩句詩比做革命者的頑強戰鬥精神。
投影與小學語文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小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認識客觀事物的。如果能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中運用投影媒體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些傳統的寓言、童話故事由於多數學生在上學前就知道了,如果在講課的過程中,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必定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借助一些投影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
如在講《駱駝和羊》一文時,我是
這樣做的:我繪製了3幅生動的投影圖片,在上課時投映畫麵:一幅是機靈可愛的小羊,蹦蹦跳跳在吃草、玩耍的形象:一幅是高大健壯的駱駝,在自由自在遠望前方的情況;一幅是老牛在慢慢悠悠吃草的畫麵。學生通過看這3幅畫,對這3個動物都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小羊與駱駝相比又小又矮,根本無法與駱駝相提並論;反過來,駱駝與小羊相比,顯得又高又大,但沒有小羊那樣靈活、敏捷;老牛與它們相比顯得老實、又沉穩足智多謀。這樣通過直觀形象的比較,使學生對羊和駱駝及牛的了解加深了,對它們的認識過程縮短了,這也為講解課文中羊為什麼能大搖大擺地到院子裏吃草,駱駝為什麼能輕而易舉地抬頭吃到杏葉等一些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故事的整體理解也做了鋪墊。生動形象的畫麵、富有啟發性的課題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激發出來,這也就促進了他們的理解能力、讀書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這個時候教師馬上板書課題,就能夠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