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語文教學(1)(3 / 3)

二、巧妙指導,讀寫結合

小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常常覺得沒話可說或者挖空心思也就是那麼簡單的一句話:某人在某地方在幹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學生對周圍的觀察無意的情緒比較明顯,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精略而籠統的;再者他們的思維發展過程也是由具體的、簡單的向抽象的、複雜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如果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把消失的信號再現出來,再加上合理的觀察、想象就能使讀寫巧妙地結合起來。

如有的老師在教學《雨》一課時,除了運用錄音來烘托下雨的氣氛外,還運用投影來展現下雨時雨水由點變線、由小變大的過程,使學生領悟到了抓住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如教學《翠鳥》一課時,我利用投影來展現翠鳥的羽毛和小巧玲瓏的身材,不但加深鞏固了印象,也使學生領悟到什麼是先概括再具體的寫作方法;接著趁熱打鐵投影《大象》,讓學生觀察討論,當場說話作文,寫片段。再如教學《閏土》一課時,我把捉鳥的過程製成一幅動片:撒秕穀——支竹篩——飛過來——拉繩子。形象逼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結合這一課的教學,讓學生寫作文片斷《壁虎捉蟲子》,效果很好;再如教學《大海的歌》,我把課文內容製成3幅靜片:路上、港裏、海裏,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隨著地點的變化,看到的景物也發生了變化這一寫作方法,接著投映《牟氏莊園》3幅靜片:路上、門前、院內,學生寫出的作文就條理清楚了,每部分重點突出,把牟氏莊園的宏偉壯觀和我們棲霞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寫出來了。

三、突出重點,分解難點

傳統的教學媒體直觀性差,信息量少,教學效率低,而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媒體正好是對這傳統媒體的補充和完善,解決了過去許多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衷。例如《翠鳥》一課,隻有一幅照搬課文的插圖,根本不能直觀形象地解決重點,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設計了一張抽動複合片,不但順利地講解了用詞準確觀察要有順序的寫作方法,而且還順利地解決了翠鳥的身體形狀與它善於捉魚的關係這一特點。再如,有的老師在教《驚弓之鳥》時,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形象地分析出“更贏聽到大雁叫聲悲慘判斷是隻受傷的雁,隻拉弓不射箭就能得到雁”的道理,就設計了一幅抽拉動片,在放錄音拉弓聲和大雁的嘶鳴聲時,放投影,畫麵上就顯現出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振翅欲飛,傷口裂開後摔落在地上的情景。

四、化靜為動,妙趣橫生

小學生的識記方式主要是以具體的形象占主導地位,雖然他們的抽象思維有一定的發展,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仍依賴於具體的形象思維來獲得感性知識。因此利用投影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具體的事物又透出抽象性。例如有的老師在教《看月食》一課,使用一幅抽拉片,就把月食的變化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原來他僅用一張鏤空的基片——圓圓的明月;一張動片——紅銅色的圓月。在月食開始時慢慢抽動就可以了。再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除了“從中部鑿井法”、“兩端鑿井法”是本課的重點外,還有設計“‘人’字形線路”也是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理解“‘人’字形線路”並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張活動片,製成能拉動的火車且有兩個火車頭的投影片。

講課時,邊講解邊抽拉,把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運行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銀幕上。

五、指導觀察,用心體會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而閱讀能力就是對書麵語言的理解能力。但是如果要提高這一能力,就必須理解句子和課文。不過有些句子通過老師的講解就能達到上述目的,而有些句子則不能。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占主導地位,所以必須為他們架起通向理解的橋梁。如第五冊《趙州橋》一課講道: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然文字講得通俗易懂,但對剛上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仍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再加上無插圖觀看,很難達到書上所描寫的“美觀”、“精美”的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自製了投影片,分別放映,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降低了知識坡度。這時,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品味,得出我國勞動人民確實具有了不起的智慧和才幹的結論。

再如《大海的歌》中有這麼一句:海的顏色由綠變藍,由藍變成墨藍,有的學生不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製成了一幅抽拉片,船在前進,海水在變化,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海水的顏色逐漸發生了變化,而不是一下就變了。

記一堂CAI習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