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教學中加強政治思想教育
在曆史教學中,特別是在近代、現代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學期來,我在六年級兩個班的曆史下冊教學中,緊緊圍繞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這一中心環節,進行了一係列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將我的做法介紹於下。
(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
新學期開始,我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製訂了一學期的教學計劃,提出了明確的目的,即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①帝國主義亡我中華之心由來已久;②落後就要挨打;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救星;④中國近代的落後是曆史造成的;⑤社會主義新中國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並在教學中把上述教育目的逐一具體落實到每一課教材之中。這樣做,便可以在曆史課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二)調整課文安排及教學順序
為了便於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我將課本前半部分的本國史與後半部分的外國史混合起來,嚴格按照曆史年代的先後上課。我覺得這樣做對學生理解一些曆史事實的來龍去脈、發生原因很有幫助。比如一開學我先教世界史第一課《查理一世上了斷頭台》,然後才教本國史第一課《林則徐虎門銷煙》。這樣教學生對萬裏之外的英國艦隊所以能打敗中國,除了滿清的腐敗外,是因為英國在鴉片戰爭前二百年就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有了先進的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也就是落後就要挨打的事實。
(三)改進教學方法
過去在曆史教學中,我多是以講史實為主,像講故事一樣,滿足於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紀律好。上學期我改進了教法,不多補充史實,擠出一些時間說清曆史事實告訴我們的道理,並適當聯係實際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思想教育。如教《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通過具體的事實,教師強調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並指出現在世界上有些人說社會主義製度不如資本主義製度,這完全是違背事實的。
(四)開設階段小結果
我在上冊曆史的教學中開了兩節結課:一是在講到《孫中山辛亥革命》時,對已教的前十課進行一次小結;二是在講完全部教材後進行一次小結。我覺得開設小結課既有利於學生對曆史知識的複習鞏固,又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教完《查理一世上了斷頭台》、《林則徐虎門銷煙》到《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後(實則是從鴉片戰爭至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夕)的小結課中,我從已教曆史事實中給學生闡明了幾個觀點:①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對中國從來沒安好心,妄想滅亡中國,至今如此。②英、法、美等帝國主義,近代比中國發達富強是它們的資產階級革命比中國早一至二百年。不是中國人沒用,更不是社會主義製度不好。③由於滿清的腐敗無能使中國近代落後了,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一定要建設強大的祖國。④中國人民在侵略者麵前從沒有屈服過,我們應發揚先輩的愛國精神,保衛祖國,粉碎敵人和平演變的陰謀。
曆史課的情感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取決於教師的情感。曆史教材中每篇課文都蘊藏著豐富的激情要素,教師在備課中要深刻體會,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受到教育。幾年的實踐,我總結出幾種激情的方法。
曆史形象激情利用教材本身形象生動的史實,曆史人物、曆史環境場景激情。教師以飽滿的熱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些曆史形象,再現生動的史實,使學生的情感投入到老師生動的描述之中,受到懷感教育。
例如,《中日黃海大戰》一課,我這樣描述鄧世昌的形象,“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彈藥用盡的危急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地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壯國家的聲威,就達到了報國的目的。’接著下令開足馬力,直向敵艦吉野號撞去。鄧世昌落水後,士兵給他救生圈,他不用。他心愛的小狗叼住他的發辮,使他不能下沉,此時他忍痛割愛將小狗按入水中。鄧世昌有生的機會,但他誓不逃生,決心和艦上200多名將士共存亡,鄧世昌壯烈地犧牲在浩瀚的大海裏。”教室裏靜極了,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鄧世昌的英雄形象打動了每個同學的心靈,同學們都被鄧世昌敢於反抗外國侵略者,為保衛祖國而忘我犧牲的愛國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