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激情教師設計教學結構時,適當應用反問、設問、排比句式推動學生情感升華,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例如,《世界第八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課,其中我用三句設問句激情,用一句自答使學生感情升華。“為什麼外國人如此高度讚揚秦兵馬俑?”“為什麼你們自豪?”“為什麼我感到驕傲?”接著我感情充沛地說:“就是因為秦兵馬俑有非凡的藝術成就。”並言簡意賅地講述其美術價值,讓學生從內心迸發出民族自豪感。
用對比手段激情在教學中,通過曆史與現實、今與昔、中與外的對比激發學生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受到感染,提高教育實施。例如,講《四大發明》一課,我應用中外對比手段激情。“歐洲人民用破布造紙比中國晚了1400多年”。“北宋畢癉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而歐洲人15世紀中葉才開始活字印刷,比中國晚了近400年。”“北宋時,人們已經會用磁針指南,並用在航海事業上。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在12世紀時傳入歐洲。從而歐洲的海船14世紀才普遍使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時,我國有了關於火藥的記載,14世紀初,火藥武器才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我在教學中,通過一係列的對比,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知識內化的同時,也使品德教育內化於每個學生心中。
引用古人詩句激情針對思想教育的重點,在教學結構設計上,適當地引用古人詩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感情,也是重要方法。例如,講《王安石變法》一課,我用“三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四句詩來描述官吏貪暴,人民疾苦。緊接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講出詩的內容,並在理解詩的過程中抒發對人民同情,對貪暴官吏的憎惡的情感。
以榜樣的力量激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激勵人們奮進向上。曆史人物的榜樣是多方麵的,從多方麵激發學生的情感,促成學生品德的形成,產生學習榜樣的動力,使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成長。例如,在《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一課的教學中,我從李時珍從小隨父采藥,刻苦讀書,長大後,行醫醫德高尚,醫術高明,不迷信前人,敢於發現前人藥物著作的錯誤並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大膽糾正,決心寫一部新的《本草》,閱讀了800多種著作,走了萬裏路,書稿重寫三次,用27年時間,新《本草》編成,以激發學生,使學生敬佩李時珍,要向李時珍學習。最後,我問學生:“你向李時珍學習什麼?”許多學生針對自己不足之處,回答出自己學習李時珍的地方。
另外,曆史教學中運用圖片、幻燈、錄像、實物等多種直觀教具配合上述幾種激情方法,會增強情感教育的效果。
把曆史課講得具體些有趣些
曆史課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生記憶,如果講得不生動具體,學生就很難記憶。為了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記憶知識,現介紹幾種方法。
一、進行比較有些事物,學生缺乏具體感受,很難理解記憶,如果采用比較的方法,能增強學生的具體感受。如教《大航海家鄭和》一課,教材中寫到鄭和乘坐的寶船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151.8米),寬十八丈(61.6米)。如果隻告訴學生這幾個數據,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也不知這隻船究竟有多大,可采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計算:這隻船約多少平方米?(約九千三百五十多個平方米)。一問教室約七、八十個平方米,這隻船相當多少間教室所占的麵積?(約一百一十多間教室)。這樣一比,學生就理解得具體了。
二、進入角色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如教完《淝水之戰》後,在總結課文時,我對學生說:“打完仗後要總結一下,勝利有勝利的原因,失敗有失敗的教訓。如果你是謝安,對取勝的將士怎樣總結?如果你是苻堅,對殘兵敗將怎樣交代?”學生積極性很高,個個躍躍欲試。一個學生做謝安,他滿麵笑容地說:“將士們,我們巧施妙計,打了個大勝仗!這也是大家英勇善戰的結果。大將朱序同我們配合得很好,立了很大功勞。”另一個學生做苻堅,他有氣無力地說:“將士們,我總覺得自己的兵力強大,太驕傲了,沒有聽取文武百官的勸告,一意孤行,導致損失十之七八,真是驕兵必敗啊,我深感痛心!”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僅完成了課後的作業題,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編順口溜比如記憶曆史年代,可編一些順口溜。如:公元前138,張騫第一次出發,公元前119,張騫第二次往西域走;淝水之戰在383,200年是官渡之戰;1662,鄭成功把台灣收,1683,清朝統一台灣;1898,戊戌變法;1921,共產黨成立等。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易記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