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自然教學(2)(1 / 3)

教師提問:什麼東西繞著地球運行?(月球)地球又繞著什麼運行?(太陽)有人說月蝕和日蝕是天狗把月亮或太陽吞下去了,這話對嗎?(不對)那麼,為什麼會發生月蝕或日蝕現象呢?(學生不十分明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月蝕和日蝕的問題,好嗎?(好)2.提示階段:

(1)教師用三球儀演示,並指明在月望時,日、地、月在一直線上,太陽射至月球之光,為地球所遮蔽,就成了月蝕。在月朔時,日、地、月在一直線上,太陽射至地球之光,為月球所遮蔽,就成了日蝕。(2)指導學生觀察月蝕日蝕成因掛圖,並加以說明。(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並錄出要點,作為研究的根據。遇到疑難問題教師加以解釋說明。

3.比較階段:

(1)討論:月球自己會發光嗎?為什麼有月蝕和日蝕?月蝕和日蝕一般在什麼時候發生?日食有哪幾種情況?(2)研究:月球是一種什麼星?別的行星也有衛星嗎?為什麼月球上沒有生物?(學生討論研究情況略)4.總結階段:

日蝕——月朔時,日、地、月在一直線上,太陽射至地球之光,為月球所遮蔽。有日全蝕、日偏蝕、日環蝕三種情況。

月蝕——月望時,日、地、月在一直線上,太陽射至月球之光,為地球所遮蔽。

5.應用階段:

筆答課後習題,繪製月蝕、日蝕成因圖。用填充、選擇等形式的測驗題,考查學生了解的程度。發現共同性的錯誤在黑板上集體訂正。

自然情景教學法

在小學自然課中,運用情境教學,能使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特有的情感和特定的環境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寓情於教,使他們樂於學習,善於接受。

情境教學多見應用於語文課,自然課上應用情境教學同樣有其理想的效果。而且自然課上創設一種情境來導入新課效果則更理想。

下麵就談談自然課的情境教學。

創設愉悅情境

實踐證明:愉快、輕鬆、活潑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創設音響情境

音響可以產生強烈的震撼作用,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以輕鬆愉快的感覺。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選擇有關音響播放,使學生置身於音響情境中,引起注意,激發興趣,效果較好。如《青蛙和蟾蜍》一課,上課開始,教師按下收錄機按鍵,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片“呱、呱、呱”

的聲音,學生被這突發的聲響所吸引,講話聲音及其它動作頓時停止,靜靜地傾聽這突發的聲音是從哪裏發出的。此時,教師問:“這是什麼聲音?”學生興奮地說:“青蛙的叫聲。

”教師表示肯定後進入新課教學。

2.創設遊戲情境

創設遊戲情境導入新課,能較好地誘導學生主動地尋求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磁鐵遊戲》一課,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一幅小醜圖,告訴學生準備玩“給小醜貼鼻子,看誰貼得最好?的遊戲。這時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要求參加遊戲。學生在輕鬆、活潑、愉悅的遊戲情境中開始了新知識的學習。

3.裝置教室情境

自然界是學習自然課的最好環境,有時可以通過布置擺設,將自然環境搬到教室來,讓學生置身在自然的氣氛中學習。如在教學《鳥》這一課時,老師在教室裏掛出各種各樣鳥的掛圖和擺出鳥的標本,鳥的千姿百態一下子吸引了兒童,使他們仿佛置身在百鳥之中,樂於跟隨教師去學習鳥的知識。在教學《植物的葉》一課時,先讓學生把在課前采集的各種各樣的葉子展示出來,互相參觀,麵對各種各樣的葉子,使也們好象來到了綠色的世界,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另外,在教室裏設立自然角,展現一些變化較緩慢的自然現象,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本裏所學的科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起來就會分外親切。如學習了《植物怎樣“吃東西”》一課後,為了證實植物葉片的綠色要在陽光下才能形成,把天竺葵用黑布蒙上幾天,他們驚喜地發現天竺葵的葉片變成了淡黃色,再把它放到陽光下,不幾天葉片又變成了綠色。小小自然角成了培養兒童觀察能力的好場所。

4.穿插故事情境

把一些有關科學家的小故事或一些自然知識編成故事,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小學生難以理解的東西,變得通俗易懂。如在教學《有趣的食物鏈》一課時,先用一個《蛇與莊稼》的故事導入新課:幾十年前,廣東沿海一帶發生過一次洪水災害,洪水過後又鼠害成災,當地的老農到外地買來一批蛇放到田裏,結果這一年莊稼獲得大豐收。為什麼田裏有了蛇,莊稼會得到好收成?故事的魅力吸引著小學生,“為什麼要買蛇放到田裏?蛇不會傷人嗎?”“蛇會保護莊稼嗎?”……隨著問題的解答,學生對食物鏈有了初步認識,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又如《我們來給大自然記日記》一課,在教學中講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老爺爺的故事,竺可楨為了研究生物隨季節變化的規律,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天天記自然日記,幾十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從未中斷。他在日記中積累的資料成為科學的重要依據。他晚年發表的《物候學》就是研究這些資料所得的成果。他的研究工作對發展我國農業生產起了很大作用。老一輩科學家的動人事跡,在兒童心靈中種下理想的種子,激勵他們象老一輩科學家那樣去學習工作,去探索自然的奧秘。這樣的感情無疑將為搞好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