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技能教學(1)(3 / 3)

1.情境教學

上《小青蛙》一課時,我出示一幅由荷塘、荷葉、青蛙、柳樹組成的夏日圖景,在碧綠的荷葉上寫出幾種不同的節奏型:①XXXX;②XXXXX;③XX;④XXXXX;⑤XXXX。另外,我又設計了很多各種各樣姿勢的小青蛙的形象,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讓學生幫助小青蛙隨著琴聲準確地跳進每一個特定的荷葉上。由於孩子們對青蛙特別感興趣,有感情,所以在聽老師彈奏的不同節奏時特別認真,生怕跳錯了荷葉。學生把情感都投入到這個環境中,爭先恐後地參與到這項聽音練習中。還可讓學生學青蛙的聲音準確地把老師重組的節奏型重複念一遍。

2.遊戲教學

如《勞動最光榮》這首歌,可要求學生按照音樂的節奏,自己編創各種勞動的動作,如擦窗、掃地、洗手絹、抹桌子等。又如按照《知了》歌曲的音樂,可編創表現動物形象的動作,像小雞、小鴨、小鳥等。這些遊戲有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力。

3.運用插圖和掛圖教學

教《小寶寶睡著了》一課,我先讓學生細看插圖,然後引出“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的白雲不動了……”等歌詞。學生通過有趣的畫麵很快掌握了歌曲內容,並為歌曲創設了美好的情境。等多種節奏型,可運用解放軍操練時步伐、下雨天屋簷滴水、駿馬奔跑等掛圖,並配上音響效果,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音樂節奏。

4.讓學生動手參與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組織三種學過的節奏型寫在自己畫的小鳥卡片上,上課時,老師彈琴,誰的節奏型和老師彈的節奏型相同,就把小鳥卡片舉起。通過老師和學生的音樂對話,學生對節奏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小學音樂新課導入法初探

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新課導入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不斷探索,設計了以下幾種新課導入法。

(一)插圖導入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思維能力以都比較差,插圖導入,可以豐富想象,啟發思維,幫助他們理解音樂,如教唱《呱呱呱》一歌時,教師先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並提問:“圖中的小動物你們見過嗎?它們會幹什麼?為什麼我們大家都要保護青蛙呢?”學生通過回答,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並且明確了保護青蛙的意義。從而為學生唱好這支歌奠定了基礎。

(二)遊戲導入法

好動,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活動是遊戲。根據這一特點,運用遊戲導入,能取得較佳的學習效果。如教唱《火車開啦》一歌時,教師先讓一名學生當司機,另外幾名學生當乘客,隨著歌曲《火車開啦》的錄音,玩起了“看誰火車開得好”的遊戲。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乘興進行新的教學。

(三)謎語導入法

小學生有很高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他們喜歡猜謎語,並在猜的過程中積極地開動思維和想象的機器。為此,我設計了謎語導入漢。如教唱《小袋鼠》一歌時,我先給學生猜了這樣一個謎語:“一物生來真叫怪,肚子上長著皮口袋。孩子住在口袋裏,跑起路來真叫快。”學生很快地說出了謎底——小袋鼠,仿佛小袋鼠就在他們的眼前,有的學生甚至模仿起小袋鼠的樣子在位子上跳了起來。趁學生興趣正濃,教師開始了新課的講授。

(四)舞蹈導入法

舞蹈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而表演又是學生最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根據這一特點,我常把一些歌曲所反映的內容編成簡單、優美的舞蹈,在新課講授時先將舞蹈展現在學生麵前。

此法導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唱《喂得豬兒肥油油》一歌時,我讓一個女學生扮演歌曲中的主人翁小三娃,她身背小筐,手拿鐮刀,隨著歌曲音樂翩翩起舞。小三娃勤奮勞、可愛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的腦海中。他們會不自覺地進入歌曲的意境中,並產生寓教於樂的效果。

(五)故事導入法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講故事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利用這一點,我設計了故事導入法。如教唱《小青蛙找家》一歌時,我是這樣將學生帶入新課的:“有一天,一群小青蛙到很遠的地方去玩。突然,一陣暴雨襲來,小青蛙都焦急地往家跑,跑著跑著迷路了……”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牽動著孩子們的心。他們很想知道小青蛙們到底怎樣了,從而對歌曲產生了興趣,展開了聯想,創造了一和諧愉悅、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六)電教導入法

電化教學形象生動,直觀性強。而小學生對直觀的東西有較強的認識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我運用電教手段的方法導入新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如教唱《我們的田野》一歌時,首先用錄音機播放出這首曲調優美親切的歌曲,幻燈機上又出現歌曲所反映的內容,耳聞目睹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了他們對歌詞和旋律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學中,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