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技能教學(3)(1 / 3)

根據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比賽過程中,兒童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強烈。因此,比賽能激勵鬥誌,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能培養兒童克服困難的意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比賽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就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為比賽法主要特點是“競爭”,參加者的情緒高漲,影響著兒童心理緊張的程度,能促使參加者最大限度地表現出機體的機能。由於這樣,就加強了身體練習對機體所起的作用,達到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我們通過三年級兩個班一個學期的實驗證明:完成同樣的練習,比賽時的機能變化要比非比賽時大得多。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有意識地對三年級兩個班的體育課教學在教法上進行了比較實驗。三(一)班運用比賽法,三(二)班則運用其他一些普通教學法。兩個班在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順序安排,教學的時數,練習的時間和密度,以及運動量,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三(二)班的身體練習,主要是通過嚴格的要求使其進行正常的練習,而三(一)班的身體練習都是在比賽的情況下進行的。在運用比賽法進行教學時,注意比賽的方法和分組形式的多種多樣,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到比賽的新鮮性、趣味性、競爭性和公平性。而比賽的內容通常是我們教學要完成的任務、要達到的目的。諸如掌握動作技巧、要領的快與慢、好與壞,運動成績的高低、團結合作的精神及紀律等。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結果是三(一)班同學的身體素質明顯地優於三(二)班同學的身體素質,並且提高的速度快。對兩個班兩個項目的抽查,如50米跑的成績、立定跳遠的成績,以及平均成績,三(一)班都超過三(二)班。

但是,運用比賽法進行教學,如不很好地掌握方式方法,不注意分組的標準,就會導致常勝隊因常勝而減少壓力,減小心理的緊張程度;而常敗隊因常敗而喪失信心和興趣,從而失去比賽的作用。因此,在運用比賽法進行體育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常常變換比賽的方法,改變分級的標準,體現出競爭的公平性。

同時多進行思想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體育教學中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從教育對象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知識層次等方麵的實際出發,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體育教學有不同於其它課程教學的顯著特點,它既有智力活動,又有體力活動,既有單獨完成的活動,又有集體聯合才能完成的活動。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其本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及教材、教法、教學條件等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在傳授知識、技術、技能和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

一、結合教材內容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全麵熟悉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因素,備課時要認真考慮諸方麵因素,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製定出每節課思想品德教育的具體任務,提出相應的措施,把課堂教學中的教書和育人水乳相融地結合起來。例如,體育教材中的田徑、球類、體操、武術等項目,都能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刻苦、耐勞、機智、靈敏、果斷等品質。又如,不少體育遊戲的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誠實、拚搏、沉著、堅毅的優良品質。不少體育項目的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開朗、樂觀、朝氣蓬勃的良好心理品質。總之體育教材的內在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是極其豐富的。

二、運用合理的教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選擇和運用教法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把知識、技術、技能教學、體質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學實踐證明,同一教材內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其教育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備課時,要開動腦筋,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基礎,選擇和運用合理的教法。例如,田徑教學中的跳高教材,體操教學中的山羊、跳箱的技術,對小學生來說不易學會,既有身體素質問題,也有技巧、技術問題,更多的則是怕摔的畏難心理。像這樣的教材,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邊示範邊講解,並且講解必須通俗易懂,舉一些例子,講一些道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去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技術動作要領,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助跑與踏跳。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克難困難、勇敢、鍥而不舍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奮發進取的良好意誌品質。

三、結合體育教學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常規,需向學生講明課堂常規內容和紀律要求,並強調組織紀律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是一項有嚴格組織紀律的集體活動,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種嚴密的組織形式,通過嚴格的課堂常規,有條不紊的身體練習,培養學生雷厲風行的作風和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克服鬆懈、散慢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