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技能教學(3)(3 / 3)

其五,器重鼓勵

學生受到教師的單獨器重,常會流露得意之情。例如,再讓學生做一次示範表演,撿一次教師擲出的壘球,跑一趟接力賽的“補缺”,乃至完成一次教師提名的服務性勞動等,學生都會格外“賣勁兒”,感到“雖苦猶榮”。這就是“器重”所產生的作用。

美術教學

快樂教學法

這是陝西省蒲城縣蘇坊鄉中心小學教師趙來香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獨樹一幟的教學方法。她認識到剛入學的兒童好動、好跳、好唱,天真活潑,又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期,采取“快樂教學”,可以較好地開發兒童智力。於是,她積極挖掘教材本身的快樂因素,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學習文化,接受教育。

“快樂教學法”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作法是:圍繞教學大綱,挖掘快樂因素;巧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生的樂趣;文字畫麵結合,學生能看能聽;開展遊戲活動,組織各種競賽;課堂內外結合,走向自然、社會。趙來香用“快樂教學法”教出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想象豐富,有創造性,學習成績提高顯著。

教例

教師在教小學二年級《做頭飾》一課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興趣、愛好等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繪畫及動手製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注意發掘教材本身的愉快因素,寓“快樂教育”於美術教學之中,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工藝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的做法是: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學具:鉛筆、油畫棒、水彩筆、彩色紙、剪子、膠水、白板紙或舊紙盒。教師準備教具:粉筆、白紙板(或舊紙盒)、彩色紙、油畫棒、剪子、膠水、釘書機、示範作品4—5件。新授課開始,教師講明:頭飾可以用來美化生活,做演出的道具;製作的頭飾圖案可以自由選擇,可以是動物、植物、人物,也可以是帽子、帽簷或裝飾等。然後展示頭飾樣品,教師將準備的頭飾戴在學生頭上,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宣布頭飾做成後,要分角色表演節目,做得好的鼓掌以示鼓勵。這麼一說,同學們可樂壞了,想製作的興趣兒甭提有多高。接著教師用“繪畫法”示範製作。示範後,學生依照最佳的構思繪製出圖案形象的外形和內部結構,剪下頭飾的外形並將圖案著色,安置紙帶,做好後戴在頭上。學生邊製作,教師邊指導,製作時強調色彩要鮮豔,勾畫輪廓要適當,注意設計不能過大,以免遮眼睛阻礙視線等。經過30分鍾的精心製作,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戴在了孩子們的頭上。“小白兔”、“小青蛙”、“東北虎”

、“飛機”、“熊貓”、“自行車”、“花蝴蝶”等,紋樣設計精穎,顏色鮮豔奪目,一眼看去,真成了小動物的世界。

5分鍾的即興表演,更是把同學們帶入了歡樂的天地。小白兔組的表演給同學們以美的享受;花蝴蝶組翩翩舞姿,使人陶醉;東北虎表演,精彩逗人。一堂課結束了,同學們仍然沉浸在學習的歡聲笑語之中。

小學美術教學“四步”法

小學采用什麼方法上好美術課,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麵都有所提高,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周力行老師從美術教學探索過程中,總結出了小學美術教學“四步法”,具體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讀

所謂讀,一般指讀書,而在美術教學中,可稱之為“讀畫”。即要求同學們在正式動筆作畫之前,對教材範畫的布局、景物、色彩等通“讀”一遍,理解圖意,從中得到美的享受。現以教學《小路》(水彩·部編教材第十二冊)這一課為例,首先讓同學們看這幅範畫,並圍繞畫麵提出幾個問題:畫麵上畫些什麼?畫麵是怎樣安排的?主要對象擺在什麼位置?背景畫些什麼?是畫的什麼季節等,再要求把圖意“讀”出來。通過“讀畫”,促使學生加深對畫麵的感受,並由感受導入理解,讓他們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通過“讀畫”,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使他們對教材範畫得到深刻理解,從形象思維進而作出抽象的概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第二步:議

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可以先讓座位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交流,並且要求他們對範畫的內容進行探討。如,學生在討論交流《小路》中背景的色彩時,討論了背景色為什麼是綠色?

而綠色又是怎樣畫的?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可利用他們急於求知的欲望,在黑板上作二種綠(幹畫法與濕畫法)色的示範畫,接著給學生講解三原色與三間色的關係、調配及繪畫的技巧,然後讓學生去解決自己畫麵上不足的地方。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美術的基礎知識,又掌握了繪畫技巧,同時為“練畫”作了準備。“議畫”之後,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描繪技能。

第三步: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