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技能教學(4)(2 / 3)

1.欣賞範畫。範畫有的來自教材,有的選自各種資料,有的是教師示範作品。通過美術欣賞,激發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如中國畫《小雞》,引導學生觀賞齊白石的範畫,觀察畫麵兩隻小雞爭食蚯蚓互不相讓的神態,想想落款題詞卻是“他日相呼”,這是為什麼?畫家為什麼會這樣想?使學生體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例如《畫自己喜愛而且熟悉的建築物》,學生普遍畏難,教師把校園一角的速寫張掛,一起評論,學生躍躍欲試。每冊教材都有美術欣賞的內容,在每個單元教學時,再次對有關作品進行欣賞,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2.展評學生優秀作品。選擇過去學生優秀作品,積累起來,作為現在和今後教學的借鑒,容易產生共鳴。普及版美術教材一個單元中後一課是在前課基礎上鞏固提高,教學時評賞前一課學生作業,既可以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搭橋,又是對學生很好的鼓勵。特別是當評講了那些發揮想象,有所創新的作業,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啟發作用更大。例如在教圓形適合紋樣後,展評學生自己設計的紋樣,於是在繪製方形適合紋樣時,大部分同學都不按教材臨摹了,而是自己想象設計。

3.觀賞實物。例如畫樹的單元,有“樹的寫生”、“中國畫樹枝畫法”、“樹木畫法”。

選一盆景或一樹枝,來分析樹的結構、特點,介紹畫家對樹枝向四麵交叉伸展的畫法,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教十冊《彩蛋紋樣設計》,我先出示了工藝廠有彩蛋照片的廣告和彩蛋樣品,讓學生欣賞,接著講述利用廢物加工成藝術的價值。教學紋樣時常展示一些有圖案紋樣的花布、茶杯、臉盆等實物,再讓學生舉出自己見到過的有圖案紋樣的器物、建築物,這樣可使學生懂得美術的廣泛應用,從而提高美化生活的自覺性。

4.運用幻燈媒體。購到的幻燈片與教材不很配合,就選一部分,自製一部分,兩年來自製幻燈片八張。

(二)指導技法。這一步主要是講授美術基礎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去表現美,按照教材的編排體係,循序漸進地傳授,突出重點。實踐中我重視三點:①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②講述與示範相結合;③重難點地方將正確的技法與錯誤的技法列舉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三)訓練能力。在巡視學生作業時,對普遍性問題,取正反麵典型讓學生評析。當學生作業將完成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這樣可以了嗎?”每屆學生都有這些現象。這時我都不簡單地告之可否,而是告訴學生:藝術是無止境的,自己去觀察、比較,想想怎樣才更美,自己去找找問題。然後給以指點,鼓勵有所創新。

美術三步教學與傳統的美術教學法,從形式上看,不過把啟發談話導入新課部分加重,多花了一些時間;從性質看,主要是重視對學生美育的熏陶,把美育與發展學生智力落實在美術教學的全過程中。這些是個人膚淺的想法,有待於進一步實踐。

小學美術課的幾種導課方法

學術課堂教學,教師要結合每節課不同的授課內容,交換各種導課形式,使課堂氣氛處於生動、活潑的狀態,好的導課形式不僅能夠引人入勝,給課堂增添氣氛,而且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下麵結合教學實踐來談談幾種美術課的導課方法。

1.故事表演導課法

故事表演這種形式,尤以適合低年級教學,兒童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由於那鐃有興趣的故事情節,可以使教師配合以豐富的表情動作,能引導學生進入生動有趣的意境中去,喚起學生的感情,在大腦中浮現圖像,引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上一年級第二冊“外國小朋友的畫”欣賞一課時,其中有一幅“春”畫,教師首先用故事導課,描繪春天的景色,然後讓學生分組到講台上來扮演角色。如有想象春姑娘是怎樣來的;太陽是怎樣升起來的,小草、柳樹是怎樣發芽的;蝴蝶、燕子是怎樣飛來的。通過這些現場角色扮演,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一張“春”的畫麵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由於這種特定的情境,加上學生的表演,學生既感覺到了春天的氣息,又理解了教材內容。在這種氣氛中,很容易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