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技能教學(5)(1 / 3)

“巧手操”後導入新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觀的牆壁紙已進入了普通家庭。它帶給人們一個舒適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為美化人民生活起著重要作用”。這時,我出示一個用泡沫製作的小型房間模型和一個貼了壁紙的模型,讓學生們直觀理解了哪一個更漂亮後,又取出一張和模型上貼的相同的壁紙,請同學們分析排列規律,導入“二方連續定義”。接著運用幻燈分解壁紙圖案,進行二方連續紋樣骨式排列,形成幾種構圖各異、美觀漂亮的牆壁紙。讓孩子們在變化中找規律,掌握設計技巧。

美感觸動了學生們的靈感,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我趁熱打鐵,安排了“我是設計師”

競賽活動:請孩子們把搜集來的、他們喜歡的簡單圖案用老師教給的簡單拓印法拓印成小張壁紙,並把它粘在一張準備好的折疊成三麵的硬紙板上,構成一個小的房間簡易模型。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時,他們沉浸在勞動創造美的振奮情緒中。

我考慮到應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好品格,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了五分鍾評選“優秀設計師”

活動,在歡快的樂曲聲中頒發“優秀設計師證書”。通過這一活動,評優促差,取長補短,既提高了技能技巧,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熱情。

這樣,短暫的四十分鍾,我始終貫穿“樂中得道,趣中學知”。學生的情緒也從始至終都處在亢奮之中。創造美和感受美的活動,喚起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樹立了用自己的雙手造福社會的信心。

美術課中的“畫配詩”

通常小學低年級美術課,老師一般局限於學生作畫,掌握臨摹、簡筆畫、添畫、記憶畫的技巧。學生隻知機械地照畫,缺乏對所畫內容的理解,他們的想象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在低年級美術課教學中,既教給學生繪畫的技巧,又采取“畫配詩”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畫配詩”的方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兒童詩的形式,穿插於美術教學之中,可以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和審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臨摹《公雞》時,我先示範,在黑板上畫了一隻公雞,並教給學生自編的一首兒童詩:

美麗的公雞

公雞喔喔來報曉,小朋友們起得早。

伸伸手,彎彎腰,天天鍛煉身體好。

公雞喔喔來報曉,小朋友們起得早。

勤學習成績好,爸媽誇我是好寶寶。

通過作畫又配詩,同學們一邊欣賞自己畫的公雞,一邊朗讀這首兒童詩。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他們不僅對外表與心靈都美的公雞產生了喜愛之情,還進行了早睡早起、勤鍛煉和勤學習的教育。

在教簡筆畫《田園風光》時,我先在黑板上示範,幾筆勾畫幾塊不同形狀卻又相連的秧田,再畫上秧苗、藍天、白雲,並在秧田旁邊用波浪線條表示小溪流水。然後配上兒童詩:

再走還是村裏的田

青青的水,藍藍的天,

村裏田頭緊相連。

望一眼,走半天,

再走還是村裏的田。

畫中的景物與詩句緊密的配合,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從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另外,學生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把自家庭院景色也來一次簡筆畫。

當教記憶畫《小樹》時,教師先在黑板上按作畫順序教學生畫小樹,並巡回指導同學們作畫,然後配詩:

小樹小樹快快長

春風吹,小樹搖,

春雨滋潤小樹苗。

小樹小樹快快長,

長成大樹做棟梁。

通過“畫配詩”,就增強了畫麵的渲染力。同學們懂得愛護小樹苗的道理,知道參天大樹的作用。

當教學生畫《稻穗》時,我自編了兒童詩:

科學種田就是好

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

農民伯伯喜上眉梢。

又是一個豐收年,

科學種田就是好。

通過“畫配詩”,同學們從中懂得勞動致富的道理,知道科學種田是農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農民伯伯、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生畫一筆畫《小鴨子》時,配詩一首:

小鴨子

小鴨子,嘎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