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理保健(1)(1 / 3)

現階段是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分析由於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我國中小學教師麵臨著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可能引起他們的心理衝突,導致心理失衡,總之可能使他們產生焦慮、不安的緊張狀態,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難釋的教育教學重負中小學教師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體現在:1.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過長。80年代後期有人認為,我國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為9.67小時,與我國實行8小時工作製相比,要高出1.67小時。應該說,在升學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9.67小時還隻是一個保守的數字,且其中還不包括教師許多隱形勞動付出。2.教師的周授課時數過多。這一現象與教師工資收入低有關。不少教師不得不以課時津貼補貼家用。3.教師的工作項目繁多。

二、難卸的多重角色除教師在學校裏扮演著多重角色,肩負著多方麵的重任之外,作為社會個體,社會對於教師的高期望值和高標準要求,也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三、難圓的職稱夢教師具有強烈的精神需要,晉升高一級職稱能夠滿足教師豐富強烈的精神需要和價值認定。但是,目前教師職稱評定工作還存在著諸多不夠完善的地方,一些地方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往往職稱指標嚴重不足,接踵而來的是職稱評聘過程中人為造成的教師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強大的精神壓力。

四、難以實現的願望教師在培養學生成才過程中,常常會有局部的失敗,教師的願望也就經常受到工作成功概率不確定性的威脅,從而給教師帶來挫折感和心理壓力,另一方麵,在學術研究上,教師們也經常會感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壓力。

在巨大沉重的心理壓力麵前,學會自我心理調節,顯得十分重要。第一,樹立自信心;增強抗壓能力;第二,正確認識自加強意誌力的培養;第四,豐富餘生活,調節好生活節奏。

教師要注意“心理換位”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心理換位”,力求“設身處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能把心理換位看成隻是一種教育手段,關鍵在於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有尊重別人的習慣,有理解他人的願望。否則,要掌握什麼教育手段,運用什麼方法,都很難。

在用種種手段懲罰學生時,我們當教師的回憶過自己的中小學時代嗎?你不是也常因精力旺盛,做過讓老師討厭的事嗎?可是你當時並沒有和老師作對的意思,老師也未必懲罰過你,你在成年後或許責備自己沒有抓緊時間學習,但絕不會給自己扣上“故意幹擾紀律”的大帽子吧!如果我們把學生做鬼臉,搞一些小動作看成天真、活潑之舉,珍愛他們的童心,喚起他們對童年美好回憶,那就不會大發雷霆了吧!我們應迅速平息氣憤之情,用溫和的笑容、輕柔的語調說話。理解、愛護學生,冷靜處理“突發”事件,需要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

青年教師的“心理病毒”及其消除由於當前轉軌時期的衝擊,導致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產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如對事物看法的偏激、工作的懈怠、對前途的迷惘。我們暫且稱之為“心理病毒”。

一、“心理病毒”的表現及產生機製1、政治冷漠症。由於現行師範教育在理想和思想教育上的缺陷,一些中小學領導過重於抓升學率,忽視了青年教師政治思想的引導,使有些青年教師出現了對政治持冷漠態度的現象。

2、教學工作敷衍症。由於現行工資製度和職稱評審製度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一部分青年教師不能正確對待,致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鑽研業務,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3、職業自卑症。教師的文化層次較高,教師工資的含金量偏低,不少青年教師有職業自卑感,設法跳槽。

4、心理幼稚症。教育的對象是人,要求教育者有健康的心理,寬容的心態對待工作。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些青年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角色形象,跟學生一般見識,學生出了些問題不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加以教育,而是狂轟濫炸罵一通或趕出教室。

二、青年教師“心理病毒”的預防與消除1、對青年教師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不應采取簡單的政治說教,而讓他們從眾多的傑出人物中,啟發他們找出成功的動力。同時根據青年眼高手低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通過多種職業特點的對比,使其充分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產生使命感,滿足他們在思想上的價值需要。

2、抓好青年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高。根據青年人好勝心理,開展諸如優質課競賽、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有益於業務能力提高的活動。對青年教師取得的成績如上級表彰、發表教學論文等,均給予獎勵,完善教學業務檔案,指定有經驗的教師傳幫帶。同時,向他們定期介紹教育教學讀物,對在教學中出現的缺陷及時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