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預防糖尿病呢?吳以嶺教授提出以下三點忠告:
第一,調整飲食結構,樹立健康的飲食觀。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無益,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攝入過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體態偏胖者,不但要注意飲食結構,還要采取措施減肥,因為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城市中的肥胖兒童越來越多,這種現象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高度警惕。另外,隨著農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勞動強度不斷下降,傳統的飲食習慣已經構成了誘發糖尿病的潛在威脅。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其方式方法因地、因人製宜。既然糖尿病有“吃出來和躺出來”的說法,那麼隻要把住“吃”的關口,堅持“動”的原則,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
最後,由於隱性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不明顯或者幹脆無症狀,往往是出現了並發症後,才發現元凶竟是糖尿病。所以人到中年以後,體檢時應把血糖、尿糖的檢測列入常規檢查項目,以便發現問題後及早醫治。
糖尿病並非不治之症長期以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糖尿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並研製了多種專冶糖尿病的藥物。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完全治愈此病。因此,有專家、學者對糖尿病作出為終生性疾病的結論。糖尿病果真難以治愈嗎?我們有大量的病例證明,治愈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我們在浩瀚的祖國醫學海洋中尋覓了10餘個年頭,發現祖國醫學所提示的人體上、中、下三消症,都以臨床表現症狀而定。上、中、下三部位又有其相對應的髒器。上為肺、心;中為脾、胃;下為肝、膽、腎等等,為研究糖尿病發病機理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依據。我們在接觸大量病人的過程中,發現有肺心型、脾胃型、肝膽型、腎型、情誌型等等一係列不同病變引起的糖尿病。
西方醫學認為的動脈硬化引起的眼底動脈硬化導致的白內障。
以及動脈硬化脈管炎、腎病(血脂、血粘稠)等一係列臨床表現,實際上多為糖尿病常見的並發症。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不論糖尿病屬於前述的任何一型,都有其共性。我們從上百例病人的病史和主訴中發現,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伴有便秘、乏力,消瘦、前期口幹、唾液粘稠等症狀,大都愛生氣、或感憂鬱,病因有家族遺傳因素等等。祖國醫學的陰陽學說很精湛地闡述了這一問題,即此病的種種表現大多屬於陰虛型。據此,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對糖尿病患者采用滋陰降火、解毒的治療方案,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時,純中藥治療彌補了西藥治療上的缺陷。一些長期以來服用“優降糖”或者“美必達”、“達美康”、“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的患者,日久易出現腎病綜合症。在臨床表現中,服用此類藥品的患者,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腰痛,尿糖居高不下的症狀和患者血糖正常,尿糖4個加號的現象。同時,此類藥又與降壓藥類似,藥一停,血糖、尿糖又會上升。
在目前的條件下。雖然還沒有一種藥品能治愈糖尿病,但治愈糖尿病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我們通過十餘年的學習、實踐製定出了一套自認為是較好的治療方案,即藥療+食療+心理的三合一療法:
(一)藥療。用滋陰、解毒、瀉火法擬定適合息者病情的藥物,也可用上市的各種降糖藥,但一定要注意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藥。
(二)食療。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有新意的療法。食療的總的原則是,要把握好“度‘,要依病進食,比如像一些含木醇類糖的水果:香蕉、梨子、菠蘿等,在中藥中歸於涼性,應提倡飲用;對甜瓜、葡萄、桔子一類的水果,病人可以少吃,因此類水果性溫、偏熱,正常人多食後也會出現熱燥上火現象。在食療方麵,我們擬定了一個方案,主要食品有市售的苦瓜、南瓜粉、豆類食品、降糖茶、降脂茶。對於大便不暢者,可配以口服眼紅花籽油等。如何正確食用上述食品;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對市麵上銷售的各種糖尿病食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食,切不可盲目服用。
食療的方法很多,因各地的飲食習慣、民俗習慣的不同,應因地製宜。
(三)心理療法。心理療法簡單易行,有效。對此,祖國醫學早在幾千年前就有精湛的論述: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這一哲理說明了心理療法的重要性。心理療法,主要是要調整心態的度。心理醫生常奉勸患者,要放寬心,正確對待所發生的事情。佛教提出”四大皆空“,其中寓含的要笑麵人生、淡泊明誌的思想也是一種調整心態的方針,這對一些注重名利得失的患者尤為重要。凡事先替別人想過,再考慮自己,對調整心態將是一個好的飛躍。病人應該相信科學,配合醫生治療,以積極的心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疾病。此外還要接受專家的心理谘詢,注重機能的鍛煉,生活有節律,有條件的可以出外旅遊,也可以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精神生活豐富一些。患者如能正確把握上述三合一療法,我們相信,您的病情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