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請遠離煙草--訪北醫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朱錫瑩“照顧好孩子們,香煙會殺害他們,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西部牛仔”麥克拉倫為萬寶路香煙做了一輩子廣告,臨終前留下這遺言。這位世界聞名的香煙模特死了,他死於肺癌。朱錫瑩在談到此事時對筆者說:“我們要讓中國的青少年知道這件事,引以為戒。”目前我國青少年吸煙率呈上升趨勢。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初始吸煙的年齡為10歲左右;90.14%的吸煙者在20歲以前就開始吸煙;有3000萬女吸煙者,年齡多在35歲以下。
煙草為什麼對青少年有如此大的誘惑?怎樣做才能降低青少年吸煙率?請我們聽一聽朱錫瑩的見解。
朱教授從1988年開始,對一個特殊的群體--醫學生進行控煙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以人際傳播為主的團體吸煙行為幹預法”即“超越5天戒煙法”,在學生中引起反響,收到較好的效果,並獲部(委)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朱教授認為青少年吸煙行為主要受其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電視、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吸煙,在一些青少年看來是智慧、謀略、老練、深沉的標誌,是瀟灑、有派,被當成是一種“風度”,於是開始模仿,由此步人“歧途”。引發年輕人吸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同學朋友間的相互影響。朱教授在對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學校的調查中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首次吸煙場合為家庭的比例減少,而學校、聚會、宿舍等場合開始吸第一支煙的增多。開始吸第一支煙是不好意思拒絕同學、朋友的“好意”。這樣下去使本來不會吸煙或少吸煙的學生在頻頻接受別人香煙的同時,也買來煙回敬,於是在“禮讓”之間,香煙的毒害就不斷地傳播擴散開來。
朱教授說,這種現象很普遍。因此有必要在新生入學時,就開展控煙教育,防患於未然,不要吸第一支煙,不要有惡性循環的開端。
朱教授分析青少年吸煙的心態時說,他們有的是以此顯示成熟,有的是為了社會應酬,有的純粹是消遣,追時髦,也有的是想以此解憂消愁。
青少年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對有害物質的抵抗力較弱,較之成年人,更易受到煙霧中有害物質的侵害。
青少年也處在心理發育期,人生觀、世界觀尚不成熟,容易把一些不好的行為當成時髦。一些青少年因為沒有經濟來源而偷拿父母的錢,進而發展到犯罪,這些問題也不是個別現象。
朱錫瑩教授強調,控製吸煙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全社會都來禁止青少年吸煙。
禁煙,大學生在行動“男孩的瀟灑不以煙酒來表現,正如女孩的漂亮不靠胭脂來裝扮”。前不久寧夏大學的女學生們以一種別致的方式規勸男同學戒煙戒酒,她們將精心“炮製”的這些妙語奉獻給校園裏的同學們。
據有關部門對全國部分高校學生吸煙情況的調查,大學生中經常吸煙者占學生總數的34.5%,偶爾吸煙者占25%。有的學生因吸煙而影響了身體健康,還有的學生因沒錢買煙而走上盜竊犯罪道路。吸煙在校園已成一公害,為此,一些大學紛紛開展禁煙活動。
去年底,北京體育大學在校園裏樹起禁煙禁酒告示牌,規定大學生不許在校園內酗酒吸煙。今年3月濟南大學向全校師生發出一道“禁煙令”,將在一年內實現全麵禁煙,這道禁煙令提出,第一步是在會議室、俱樂部、餐廳、實驗中心、學生宿舍、教室等公共場所禁煙;第二步是在全校的辦公室禁煙:到今年底,在全校杜絕吸煙現象。
最近,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地質學院和白求恩醫科大學聯合發起了《在全市大學生中開展禁煙活動的倡議》。《倡議》提請大學生充分認識吸煙的危害性,希望學生們在寢室、食堂、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不吸煙。共青團長春市委、長春市委高教部就此召開座談會,部署全市高校禁煙活動。長春市委高教部建議禁煙要從學校各級領導做起,從教師做起,對大學生吸煙要有檢查和處罰措施,並要求把這項活動和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及三好學生評選掛鈞。
科學準確地宣傳吸煙的害處吸煙對人體有害。人類對煙草的這一認識始於50年代。1954年英國皇家醫學院第一次發表了吸煙有害健康的報告,並將吸煙與致癌聯係起來,從而引起各國醫學界和各方麵人士的關注。1962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又一次發表了“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證據和“吸煙是最可能使全世界肺癌增加的主要原因”的報告。最近幾年,一些科學家經過驗證,證明吸煙不僅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而且可以導致許多癌症和多種疾病。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群眾性的反吸煙組織也相繼產生,開展反吸煙活動。
中國反吸煙活動開展於70年代,1987年北京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戒煙協會,1992年,全國性的反吸煙群眾組織“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成立,到去年11月,全國成立了28個省級協會。這些反吸煙組織的建立,推動了我國反吸煙活動的開展。廣大群眾(包括吸煙者)普遍認識到吸煙有害,一些吸煙者特別是老年人和科學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戒了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