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飲食保健您的飲食習慣科學嗎?(9)(1 / 3)

在家吸支煙,煙霧四處竄。害人又害已,毒似小鴉片。

在外吸支煙,毒霧八方散。聞者都遭殃,就像毒氣彈。

吸煙害處大,傷身又費錢。煙霧隨風飄,送你上西天。

人家都戒煙,空氣真新鮮。無煙環境好,益壽又延年。

戒煙先戒“敬煙”國人有一陋習極具普遍性,這就是“敬煙”。你不妨想象一下,兩個吸煙的人見麵,第一個舉動是什麼,一定是掏煙,且是搶先掏煙,動作麻利而準確,生怕落在對方後頭,結果是動作快的或香煙檔次高的得手,雙方便在噴雲吐霧中開始交談。如果一個人總是動作慢,總是吸“偏煙”,頭上怕是難免一頂“摳門兒”的帽子。這陋習還傳染了不會吸煙的人,誰要辦事,忘不了兜裏揣盒煙,見了想求的人,還沒開口先遞上一支煙去,否則就是不會辦事兒。家中來了客人,也是先遞煙後倒茶,否則就是不熱情。總之,遞煙仿佛是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沒有它便轉不動了。

這一陋習所以如此普及,除了人們把它看作是對人熱情的表現外,還因為給它起了個文雅、高尚、好聽的名字--敬煙。敬煙表示“敬”,誰還不敬?誰敢不敬?

將“敬”與“煙”聯係起來,我百思不得其解。吸煙的危害,傳媒作為衛生常識介紹已有時日,近幾年“戒煙日”前後媒體連篇累牘的宣傳更是聲勢浩大,按說應是家喻戶曉了。香煙中含有致癌物質,而癌是不治之症;香煙能使心腦血管收縮,促使心腦血管硬化;吸煙成癮,實際上是尼古丁中毒,吸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吸毒”。如上所說,“敬煙”是什麼?是“敬毒”!何敬之有?

當然,把“敬煙”說成“敬毒”,未免危言聳聽了。但可以肯定,“敬煙”在促進吸煙方麵,“功不可沒”。每個煙民不妨回憶一下,他是怎樣加入煙民大軍的?可以說,許多人是從被人“敬煙”開始吸煙的。中國人講究禮向往來,吸煙者互相“敬煙”,你來我往,無疑會加快吸煙頻率,提高吸煙量。凡有煙癮者,大都想戒煙,而戒煙者多因抗不住“敬煙”而“複辟”。我總認為,“敬煙”是造就和鞏固煙民大軍的內在推動力。

宣傳戒煙我們花了不少氣力,但煙民隊伍卻日見擴大。我想,倘能在宣傳戒煙的同時,宣傳一下戒“敬煙”,也許會更加實際而有效。記不得什麼時候了,在某機關辦公室看到這樣一個條幅式的告示:本室謝絕“敬煙”。他們許是為了廉政,但我想對戒煙也有推廣價值。假如各種傳媒廣泛宣傳“敬煙”的危害,形成“敬煙不是敬”的共識,每個人都不“敬煙”或謝絕“敬煙”,那麼對於戒煙也許可以收到堵源截流的效果。

不敬煙也是一種文明吸煙有害健康,已是大家的共識。隨著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定的實施,北京的公共場所已不再有人“吞雲吐霧”。但在私下的一些場合,有人還是習慣向別人敬上一支煙。我認為,在當今文明社會中,敬煙應被視為一種不文明的表現。

據朋友介紹,日本人就沒有敬煙的習慣,他們認為香煙既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因此也就沒有必要送給別人。這一良好習慣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香煙,不是茶,也不是飯,相反它卻對人的健康有害,把它送給別人,哪裏能表達尊敬之意呢?可遺憾的是,有些人並不這麼看問題,他們明知香煙的危害卻偏偏要把它當做一種“禮物”敬來敬去。也有人認為,你敬我一支煙,便是對我尊敬,越是名牌香煙,就越是看得起我。還有的人,經不起他人的頻頻敬煙和“熱情”勸導,似乎不吸別人敬來的煙就是不近人情,不吸這敬到麵前的香煙好像就吃了虧,久而久之欲戒不能,掉進煙霧中不能自拔。

既然香煙是一種有害健康的東西,以此來表示對他人的尊敬,顯然是不文明的。所以,為了他人的身體健康,為了生存環境得到改善,煙還是不敬為好。

一堂作文指導課接任這個班的語文課兼班主任工作不到一個月,我就發現班裏有幾個“地下煙囪”,卻裝作全然不知的樣子。

這一天下午,同學們都等著上作文課,隻見我空著手徑直走上講台,大家都很納悶--疑惑的目光一齊向我射來。環視全班以後,我故意挑選出三名與煙有染的學生,“申某某、李某某、沙某某,你們去把我廚房的小鐵鍋、辦公桌上的那個罐頭瓶以及那支旱煙袋也拿來!”欽鍋、罐頭瓶、旱煙袋都擺在桌上,尤其看到罐頭瓶裏胡抓亂撓的小壁虎,大家更納悶了。期待的目光一齊向我射來。

首先,我拿起罐頭瓶,用手指著瓶口問:“瓶裏有什麼?”“壁虎!”接著,我舉起旱煙袋又問:“這是什麼?”“旱煙袋--”“煙袋裏有什麼呢?”“煙--油兒--”異口同聲過後是竊竊的笑聲。“請你們再幫個忙,咱們共同做一次小實驗,”從旱煙袋裏掏出的煙油塞進壁虎的嘴裏不足一分鍾,小壁虎的四條小腿兒猛蹬了幾下就不動了。此時,班裏鴉雀無聲。

緊接著,我舉起小鐵鍋兒,讓鍋底麵向學生,用手指頭一邊刮鍋底的灰一邊問:“這是什麼?”“鍋--灰!”又是異口同聲,這次卻沒有了笑聲。我看火候已到就說:“吃了煙油的壁虎會斃命,經常做飯用的小鐵鍋被熏得黑乎乎的,那麼,經常吸煙的人會受到什麼危害呢?他們的肺又會怎樣呢?那麼,怎樣能避免這些危害呢?同學們,請打開《健康教育》課本(中學版三冊),第二章的‘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一節,讓它更詳細更具體地來回答這些問題吧!”一陣“嘩啦嘩啦”的翻書聲過後,隻聽見我在班裏巡視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