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做了總動員:“肺癌患者90%為吸煙者。
慢性氣管炎90%以上有吸煙嗜好,吸煙消化道潰瘍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兩倍。這些驚人的數字告誡我們,做為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我們決不能‘我拿青春賭明天’--稀裏糊塗做香煙的俘虜,決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據測定,吸煙者在吸煙時把約70%的煙霧吐入空氣中供旁人‘享受’被動吸煙者其受害程度比吸煙者本人還大。可見,吸煙既害人又害已,是一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為了自己以及集體的形象不受損害,我們以‘勸君莫吸煙’為總題展開討論,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題目也可以自擬。”頓時,那真是一石擊起千重浪,班裏像炸開的鍋一樣議論紛紛……自此,“地下煙囪”再也沒冒過煙兒。
營造禁煙氛圍為什麼在發達國家煙民減少的同時,我國的煙民卻有增無減呢?因為我們有意無意地營造了鼓勵吸煙的氛圍。而且在這龐大的煙民隊伍中,有1/3以上的青少年。
請看電視劇、電影:總經理、大老板一出現,必拿出進口煙,一邊抽著一邊和來客談生意,氣度非凡。再看女經理、女廠長也是有事無事翹起二郎腿,點燃女士煙,姿勢優雅地吐著煙。再看那科技人員或作家、藝術家,苦思冥想時,一支接著一支地猛抽煙。一夜下來,煙灰缸裏滿是煙頭。反正影劇中的人物,無論正麵反麵,高興時抽煙;痛苦時也抽煙:疲勞時抽煙,興奮時也抽煙。這眾多的抽煙鏡頭,不是在誘導青少年學抽煙、去抽煙嗎?
請看會場或會議室:有的不掛禁煙標誌,有的雖掛著禁煙的標誌,卻形同虛設,主席台上先帶頭抽起來,台下的煙民也紛紛響應,造成會場煙霧繚繞,空氣汙濁。吸煙者並不覺得危害他人健康而羞愧而收斂。
凡此種種,無不是在鼓勵人們吸煙。為了民族的長遠利益,我們的確需要營造一個禁煙的氛圍,在電視電影中,禁止出現吸煙的鏡頭;在一切會議場合,任何人均不準抽煙,領導幹部帶頭不在會場上抽煙;不準香煙做任何形式的變相廣告;嚴禁中小學生吸煙,不準向中小學生售煙;製訂法規,逐步限製在公共場所吸煙,等等。
營造禁煙的氛圍,實際上也是一種精神文明建設,既要靠政府,更要靠每個公民。
“禁止吸煙”辨析世上也竟有這種事,有生產香煙的,卻不提倡吸煙,尤其要禁止青少年吸煙。聽起來似乎不盡情理,但它的合理性又寓於它的不合理之中。
說它合理,首先吸煙危害健康,這一點是被現代醫學早已證明了的。到醫院看病,大夫總要問:“抽煙不?”還有一種說法稱:吸煙是慢性自殺!可見其危害。
吸煙者有自己的想法,或幫助思考,或消除疲勞,但這幾條卻與青少年不沾邊兒,沒有聽說過,誰臨場考試,不會做某道題,一吸煙就答上了。有的青少年吸煙是想讓別人看自己成熟。按照中國的習慣,無論是上了年紀的男人還是女人,都要吸上兩口煙袋鍋,以消磨時光。他們與年輕人聊天時,吸一口煙,說幾句活,頗顯成熟、老練,這種成熟和老練幫助老人們獲得了權威。而青少年這樣做,該是何種窘態?
禁止青少年吸煙,要使學校、家長、社會三者結合起來才行。學校要教育學生不吸煙,家長要教育子女不吸煙,社會要建立良好的禁煙環境。這樣,“禁煙”才能落到實處。
針對成因重在攻心我當班主任這些年中,在學生吸煙問題上做了一些專題調查和研究。禁止學生吸煙,除了經常進行教育,告訴學生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以外,還應針對不同成因,研究不同的“禁煙”方案,把工作做細,讓學生心服口服。
對於由好奇心引起“煙癮”的學生,應把工作重點放在解除學生的好奇心上麵。展示香煙的危害性,如說明香煙的成分尼古丁對人體肺部、口腔、氣管的損害,易導致呼吸係統疾病,易致癌。每年全世界由於吸煙使人類致病、引起火災等的經濟損失上億元。
學生吸煙受社會風氣影響,成人吸煙對學生有“暗示”作用。有的學生家長、有的教師吸煙,自己吞雲吐霧,滿身煙味,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缺乏說服力。在我當班主任的班級,我們發起任課教師、學生家長戒煙的倡議,師長率先垂範,丟掉香煙,並讓深受香煙危害的成人給學生做報告,介紹吸煙的危害,規勸同學切莫沾染。一位學生家長在客車上吸煙引起火災,燒傷乘客五名,客車報廢,造成經濟損失二十多萬元,學生家長談及此事聲淚俱下,追悔莫及。學生聽後,觸動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