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談老年(6)(2 / 3)

長壽之道

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可謂長壽矣。因此經常有人向我詢問長壽之道、養生之術。

我敬謹答曰:“養生無術是有術。”

這話看似深奧,其實極為簡單明了。我有兩個朋友,十分重視養生之道,每天鍛煉身體,至少要練上兩個鍾頭。曹操詩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人生不過百年,每天費上兩個鍾頭,統計起來,要有多少鍾頭啊!利用這些鍾頭,能做多少事情呀!如果真有用,也還罷了。他們二人,一個先我而走,一個臥病在家,不能出門。

因此,我首創了三“不”主義: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名聞全國。

我這個三“不”主義,容易招誤會,我現在利用這個機會解釋一下。我並不絕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但不要過頭。一個人如果天天望長壽如大旱之望雲霓,而又絕對相信體育鍛煉,則此人心態恐怕有點失常,反不如順其自然為佳。

至於不挑食,其心態與上麵相似。常見有人年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蛋黃不吃,動物內髒不吃,每到吃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窘態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這種心態而欲求長壽,豈非南轅而北轍!

我個人認為,第三點最為重要。對什麼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絕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絕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絕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有這樣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長壽?

我現在還想補充一點,很重要的一點。根據我個人七八十年的經驗,一個人絕不能讓自己的腦筋投閑散置,要經常讓腦筋活動著。根據外國一些科學家實驗結果,“用腦傷神”的舊說法已經不能成立,應改為“用腦長壽”。人的衰老主要是腦細胞的死亡。中老年人的腦細胞雖然天天死亡,但人一生中所啟用的腦細胞隻占細胞總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活動的情況下,每天還有新的腦細胞產生。隻要腦筋的活動不停止,新生細胞比死亡細胞數目還要多。勤於動腦筋,則能經常保持腦中血液的流通狀態,而且能通過腦筋協調控製全身的功能。

我過去經常說:“不要讓腦筋閑著。”我就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有人說我“身輕如燕,健步如飛”。這話有點過了頭,反正我比同年齡人要好些,這卻是真的。原來我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隻能算是一種樸素的直覺。現在讀報紙,得到了上麵認識。在沾沾自喜之餘,謹作補充如上。

這就是我的“長壽之道”。

1997年10月29日

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過去中國曆史上,頗有一些人追求這個境界。那些煉丹服食的老道們不就是想“丹成入九天”嗎?結果卻是“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最終還是翹了辮子。

最積極的應該數那些皇帝老爺子。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後宮裏還有佳麗三千,他們能舍得離開這個世界嗎?於是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之術。最著名的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後一位情況不明,為了湊韻,把他拉上了,最後都還是宮車晚出,龍馭上賓了。

我常想,現代人大概不會再相信長生不老了。然而,前幾天閱報說,有的科學家正在致力於長生不老的研究。我心中立刻一閃念:假如我晚生八十年,現在年齡九歲,說不定還能趕上科學家們研究成功,我能分享一份。但我立刻又一閃念,覺得自己十分可笑。自己不是標榜豁達嗎?“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原來那是自欺欺人。老百姓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我自己也屬於“賴”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