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後,他一麵與不斷惡化的疾病搏鬥,一麵創作科普作品,把自己學到的科學知識獻給青少年兒童和廣大人民。起初,他用顫抖的快要癱瘓的手緊握著筆,一筆一劃地寫著。疾病不斷發作,他往往不得不停下筆來;當病情稍有好轉,就又顫抖著提筆書寫。後來,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手癱瘓了,筆握不住了,甚至連說話也困難,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堅持創作。他先打好腹稿,然後艱難地發出模糊的喉音“嗯嗯、喔喔”,一個字一個字地口述,由秘書、妻子和護士記錄整理。有時為了弄清一個字,往往要反複哼二十幾遍,記下一段話,要用半天時間。病稍好轉,就又親自執筆歪歪扭扭地寫起來。
幾十年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以堅韌的毅力,頑強的精神,戰勝了疾病,將一百多萬多字的科普作品貢獻給讀者。
意誌,是我們前進的內在力量,堅韌不拔是意誌優秀的表現,它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釋放人的潛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高士其就是在不幸的命運前不甘屈服的典範。
少年立誌的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國現代著名橋梁專家,早在少年時候,他就立下為祖國造橋的宏大誌向。
茅以升11歲那年,和幾個小夥伴約好端午節去秦淮河邊觀看龍船比賽。不巧,端午節前一天晚上他病倒了。第二在傍晚,同伴回來告訴他一個不幸的消息:由於看龍船賽的人太多,秦淮河上的橋被壓坍,許多人掉進了河裏,情景非常悲慘。這件事,極大震動了茅以升幼小的心靈,他暗暗立下誌願:長大一定學造橋,把橋造得結結實實。
從此,茅以升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橋,觀察橋。出門時,不管碰上木板橋,還是石拱橋,他都要上下打量,仔細觀察,回家後,就把看到的橋樣畫在紙上。平時看書報時,遇到有關橋的圖樣和資料,都要收集起來,少年時代,茅以升就已經積累了許多關於造橋的知識和資料。
15歲那年,茅以升以優異成績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土木係學習。五年裏,他記錄的筆記有200本,大約900萬字,摞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2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唐山路礦學堂畢業,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留美研究生。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為了獲得造橋的實踐經驗,他還到美國的匹茲堡橋梁工廠實習,從金工、木工到橋的設計、建造,他都親自實踐。幾年後,茅以升獲得工程學博士學位,終於成為一名橋梁專家。回國後立即投身到橋梁建造事業中去。1937年,他主持設計和建造的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落成了;50年代,他又主持設計和建造了聞名世界的武漢長江大橋。經過長期奮鬥,茅以升終於實現了從小立下的為人民造橋的宏願。
梅蘭芳學劍
早在20年代,梅蘭芳就以《霸王別姬》轟動京華。有一天當他演到虞姬舞劍一折時,全場觀眾都拍手叫好。隻見前排座上忽然站起一位老翁,朗聲說道:“有什麼?徒有虛名。”說完就退出了劇場,老者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梅蘭芳的耳朵裏。他心中一驚,第二天就四處打聽到這位老者。原來,這老者名叫朱山東,居住北京雲居寺。
次日,梅蘭芳一人去了雲居寺。一進寺門口,便看見一位年逾古稀麵目清瘦的老人,正在庭院裏練劍。梅蘭芳上前鞠了一躬,開口說道:“晚生梅蘭芳,戲演得不好,多有得罪,今日特意來向您老請教。”老者也不客氣說:“請裏麵用茶。”倆從進屋落座後,梅蘭芳說明了來意,請求老者指教。那老者不慌不忙一邊喝茶一邊說:“你演的《霸王別姬》雖然很好,可是劇中的虞美人舞的卻是男人劍法,這與虞姬的身份相稱嗎?!”梅蘭芳聽後如夢初醒,當即跪拜老翁為師。
此後三個月,梅蘭芳常來雲居寺學劍。自此,梅蘭芳演的《霸王別姬》又錦上添花,名揚海內外。
梅蘭芳廣采博取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京劇表演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廣采博取,修養深厚則是一個重要方麵。
梅蘭芳除了自己勤學苦練外,很注意觀看別人的演出,從中受到教益,他看戲的範圍很廣,不僅看本工戲,其他行當的戲也看,廣泛吸取長處。
梅蘭芳的愛好也十分廣泛。他喜歡養花,從中得到藝術熏陶,增長調配顏色的學問,對戲曲中色彩斑斕的服裝道具,選配得當。他喜愛養鴿子,通過遠望群鴿高飛,訓練自己眼珠轉動靈活,觀眾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一對善於傳神的秀目。梅蘭芳還愛好繪畫,曾向齊白石學藝,他創造的古裝戲的服裝、化妝,許多就是取材於古代繪畫、雕塑中的婦女形象。京劇《天女散花》中的綢舞,就是根據古畫天女散花圖設計的……
梅蘭芳說過:“我個人的體會,不論演員或劇作者都必須努力開闊自己的眼界。除了多看多學多讀,還可以在戲曲範圍之外,去接觸各種藝術品和大自然的美景,來多方麵培養自己的藝術水平,才不致因孤陋寡聞而不辨精、粗、美、惡,在工作中形成保守和粗暴。”鍾情於書的錢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