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名人勤奮佳話(5)(2 / 3)

大科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對名利十分淡泊。他曾把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一張價值1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簽使用,有人見了大為驚訝,他卻平靜他說:“重要的不是這個,而是科學。”他在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曾被美國電台以每分鍾100美元的酬金邀請去作廣播演說,但被他謝絕了。後來,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他賣掉了自己所寫的《論動力的電動力學》的手稿,將所得的600多萬美元,全部捐獻給了西班牙人民。

著名物理學家彼埃爾·居裏夫婦發現了鐳。他們完全可以取得此項發明的專利,獲得大筆財富。這樣,他們既可以結束長期以來的貧困生活,又可以得到一個日思夜想的理想實驗室。有人竭力勸他們這樣做,然而,瑪麗·居至卻說:

“不能這樣辦,這是違反科學精神的……決不能借此求利。”他們把鐳的研究結果,包括提取鐳的詳細方法,無保留地公之於世。

少年牛頓的故事

“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咳,這麼一個小不點兒,我簡直可以把他塞進一隻杯子裏去!”接生婆擺弄著滿身血汙的小生命驚訝地嚷著。

牛頓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在兒子出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母親由於不甘忍受喪夫的寂寞,兩年之後,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牧師。年幼的牛頓隻好跟著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母十分疼愛可憐的小外孫。

時間如梭,牛頓上學了。外祖母經常給他一些零花錢,可是,牛頓拿了錢,既不買糖果,也不買玩具,攢到一定時候,就去買把錘子、小鋸,他就喜歡叮叮當當地做手工。

一天,小牛頓拿著個什麼東西跑到外祖母麵前:“姥姥,你看這個,這是太陽鍾!”姥姥低頭細看,原來小外孫手上捧著的是塊木塊,中間釘著一個釘子,釘子的四周畫著一條條放射形的線條,外祖母明白了:在太陽照耀下,釘子的影子停在哪條線上,就可以看出時間了。外祖母驚奇地問:“這是誰教你的呀?”“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小牛頓笑嘻嘻地回答。

少年苦讀十四歲的時候,牛頓的繼父去世。母親領著三個孩子回到烏爾索浦,生活更艱難了。牛頓也不得不離開學校,回鄉務農了。有一天,牛頓乞求媽媽說:“如果再去讀書,我一定好好學習數學。媽媽,你讓我再回學校讀書吧!”母親傷心地搖搖頭。

牛頓有個舅舅,一天看到牛頓坐在籬笆旁專心讀書,一會兒又像思考什麼問題似的,於是就走上前去看個究竟。書被舅舅拿過來了,舅舅一看,嗬!這小家夥鑽研的是這麼深的數學題啊!舅舅本來是要責備牛頓不好好幫媽媽幹活的,現在,卻被牛頓的苦學精神感動了。他想,這樣好學的孩子應該讓他讀書才對呀。

在舅舅的建議下,母親終於答應讓牛頓繼續上學深造了。

瓦特的故事

“為什麼?”一七三六年,瓦特出生在英國造船工業中心附近的一個小鎮格裏諾克。

瓦特的父親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木匠,他的祖父、叔父都是機械工人。家庭的影響,使瓦特從小就愛擺弄機械,大人們修理製造時,他總是站在一旁,摸摸這,問問那,有時大人們嫌他礙手礙腳,就讓他到一邊去玩。可小瓦特哪有心思玩啊,他坐在一堆廢木頭上,兩手托著下巴,還在想啊想,他腦子裏的“為什麼”大多了,多想弄明白啊!

有一次,壺裏的水燒開了,小瓦特不趕快提下壺,卻盯著它出神,他見熱氣“哧哧”直冒,壺蓋砰砰的跳,腦子裏又捉摸開“為什麼”了。

“淘氣鬼,水開了也不提,有啥好看的?”奶奶怪怨他。

“奶奶,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一跳一跳呢?”奶奶說:“這也值得大驚小怪,水燒開了,壺蓋自然就跳了唄!”瓦特當然不滿意這個回答,可是奶奶再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來了。於是,瓦特就經常坐在火爐前,盯著燒水的壺。慢慢地他找到了原因:水燒開以後,憋不住的水蒸汽一個勁兒地往外冒,就推動了壺蓋,讓它不住地跳。

家庭的影響,使瓦特從小就很喜歡自己動手,製造各種機械。他曾製造和修理過起重機、唧筒、滑車和一些航海器械。就這樣,小瓦特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瓦特十七歲時到格拉斯哥當徒工,不久又去倫敦一家鍾表店裏學徒。他愛動腦筋,心靈乎巧,既肯於吃苫,又敢於大膽實踐。他從修理各種機器的實踐中,弄懂了許多機械原理,於是修理的範圍越來越廣,甚至連經緯儀、方位羅盤、象限儀這些精密儀器,他也能修理了。

良師益友瓦特的高超手藝,引起了格拉斯哥大學教授迪克的注意,聘請他到格拉斯哥大學附屬的教學儀器廠當儀器修理工。該校擁有當時較完善的儀器設備,使瓦特在修理儀器的實踐中熟悉了先進技術,為以後改進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基礎。

格拉斯哥大學時期是瓦特一生事業的重要轉折點。在這裏,瓦特為人靦腆而又謙恭有禮,工作認真而又技術熟練,許多人和他交上了朋友。在這裏,瓦特得到許多科學家的關懷和幫助,其中,對瓦特影響最大的,是布萊克教授和羅比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