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母還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軻長大一點,便就學於子思門下,但讀書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學提前回了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早回來,詫異地問:“你已經學好了嗎?”盂軻回答:“沒有!”孟母拿起剪刀把織的布剪斷了。孟軻緊張地問母親為什麼要剪斷布。母親說:“你中途停學,和我中途斷織是一樣的事。君子隻有經過學和問才能有廣博的知識,以後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順利,避免禍患。現在你沒到放學就跑回來,將來怎麼能有出息?好比我們家是靠我織布生活的,現在我把布機上的布剪斷了,吃飯和穿衣的來源也就都斷了。”母親的教育方式給孟軻很深的印象,從此,他下決心刻苦讀書,後來成為著名的儒家學者。
曾子殺豬
曾參(shen)是孔子的學生。他是以孝著稱的。《史記》上說,孔子以為他“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
《論語》上還記載了曾參的修養原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孝敬父母,同時也懂得為父母之道。他強調做人要誠實,他也用這個原則來對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上銜。他的小兒子拉著她的衣襟,又哭又鬧,要求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鬧得沒有辦法,就對孩子說:
“你留在家裏,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家,隻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雪亮的尖刀,正在準備殺豬呢。他的妻子趕忙製止他說:
“我剛才是和小孩子說著玩的,並不是真的要殺豬呀!”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小,什麼也不懂,隻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講假話。再說,母親騙了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這樣做,對家教是很不利的。”結果,他說服了妻子,還是把豬殺來煮了。
曾家的這口豬,也許還沒有養到該殺的時候,他殺了這口豬是一個損失。可是,換來的卻是在孩子麵前樹立了一個誠實的形象。同時,他的做法對他的妻子也是一個教育,讓她記住:作為一個母親,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在孩子麵前說假活。
曹操執法如山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自己是個有才華、有作為的人,也希望兒子像自己一樣,秉公守法,幹一番事業。
曹操有好幾個兒子,其中曹植是最有才華,學業長進最快的。曹植在父親的教育下,讀了大量的詩詞文章,能過目成誦,文章寫得極好,因而很討曹操的喜歡。曹植23歲的時候,曹操勉勵他說:“我當年作頓丘令的時候,也是23歲。那時我的所作所為,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感到自豪。你已經23歲了,要更加磨礪自己,將來幹一番事業。”曹植是曹操的四兒子,大兒子叫曹丕。在封建社會,都是立長子繼承皇位。可是曹操想破例,立曹植為太子。
正在這時,曹植幹了一件犯法的事。有一次曹操外出,曹植趁此機會私自打開了王宮的外大門,到“馳道”上玩了一趟。按法律規定,這大門和“馳道”,隻有曹操一人才能通過。別人是絕對不能開,不能走的。
曹植的這一行動,觸犯了父親的禁令。曹操下了一道令文,嚴厲斥責了曹植的違法行為。並把曹植叫來,對他說,我是喜歡你的,但是,你違犯了法令,這是不能遷就的。
後來,曹操還是按照老規矩,立曹丕為太子。建安21年(公元216年),壽春、漢中等地需要派人去鎮守。他對兒子們說:“派你們誰去擔起這一重任,我還沒有考慮好。你們小時候,我都很鍾愛,但長大了,我就得嚴格要求,必須選擇’慈孝不違吾令‘的人去鎮守。對你們我要像對待部下一樣,有功賞,犯罪罰,一視同仁。”過了兩年,曹操派他的兒子曹彰帶兵去討伐代郡烏丸奴隸主的反叛。臨行前,他對曹彰說:“咱們在家是父子關係;你接受任務外出打仗,就隻君臣關係了。如果你不執行命令,出了差錯,我就以王法從事!望你記住我的話。”孔明和他的兒子
三國有名的政治家諸葛亮早年沒有生子,隻好從他哥哥諸葛瑾那裏過繼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嫡子。這個孩子名叫喬。
諸葛亮對喬的培養教育可精心啦。他經常給孩子講曆史上名人的故事,啟發孩子效法古人,從小立下遠大誌向。立了誌,有了正確的方向,還要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學到真本領。
喬長大之後,娶了劉備的女兒作妻,當了駙馬。在那個社會,作為丞相的兒子,皇帝的女婿,喬完全可以榮華富貴,養尊處優了。可是,諸葛亮沒有讓兒子這樣做,相反,讓他與眾將土打成一片。諸葛亮在屯兵漢中時,命令諸葛喬和諸將子弟一起,趕著車馬在山穀中押運軍需物資。在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風雨無阻,日夜兼程,是件苦差事。諸葛亮堅決讓兒子幹這件事,是想鍛煉鍛煉喬。為了這件事,諸葛亮還特地給在東吳任職的哥哥諸葛瑾寫了封信,作了解釋:“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維宜同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