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名人尊師敬老佳話(2)(3 / 3)

王羲之與題扇橋

初夏的傍晚,太陽下山了。玉羲之走出蕺山老屋,慢慢地向一座古老的石橋走去。

他走上石橋,舉目四望,見飄飄的酒簾,迎著落日的餘暉閃光;嫋嫋的炊煙,從茅屋頂上緩緩飛升;三五成群的農民,唱著古歌慢慢回家。

再看橋下行船匆匆,腪乃之聲不絕於耳。他看到這般景色,獨自點頭稱賞不已。

王羲之正待下橋,忽然看到有一個扶杖提籃的老婆婆向他走來。這位老婆婆臉帶愁容,腳步沉重,邊走邊喊著:“誰要扇子?

誰要扇子?”王羲之看了老婆婆的情狀,知道她心情不好,便和顏悅色地問道:

“老婆婆,扇子我不要買--我看你臉上氣色不大好,可有什麼難事麼?”老婆婆見他態度溫和,指指自己一滿籃扇子,歎息說:

“相公,如今世道艱難哪!我們做小本生意的也倒黴,扇子沒人買,一家老小,靠什麼東西過活呢?”王羲之聽了老婆婆的訴說,心裏非常同情。他叫老婆婆把扇子拿出來,又去借了硯和筆,略一打量,就舒展手臂,靠在石橋欄杆上信手寫起來。不一會,就在每把扇子上題了字。老婆婆起初有點驚疑,怕扇子塗了後賣不出去,王羲之耐心地告訴她說:“老婆婆,你放心吧!你隻要說這扇子上的字是王右軍寫的,就會有人買了。”老婆婆半信半疑地向鬧市走去。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會稽城的市集卻還沒有散盡,老婆婆在市集一角停了下來,遇人就說:

“這扇子上有王右軍的題字,誰願意買啊?”老婆婆剛喊出口,立刻有好幾個行人圍攏來,他們仔細欣賞竹扇上的書法,個個稱讚不已,許多人還願意出高價購買。一忽兒,這一籃扇子立刻被搶購一空了,老婆婆拿了錢高高興興地回家,從心底裏感激為她題字的王右軍。

現在,紹興市內有座題扇橋,傳說就是王羲之為老婆婆題扇的地方。

王羲之聆聽老嫗教誨

王羲之從小就喜愛書法,7歲時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練字心力集中,刻苦勤奮,長進很快,不到3年,已見筆力沉勁,頓挫生多,方圓百裏頗有名氣。讚揚聲中,年紀方少的王羲之有些飄飄然起來。

有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裏賓客濟濟一堂,生意興隆,可是,鋪門旁的對聯“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及橫匾“鴨兒餃子鋪”卻寫得十分呆板,沒有一點功力。王羲之暗想:這筆字太差了,隻配在小店鋪門前獻醜,貼在這裏太不相稱了。為什麼呢?

為了探究明白,王羲之走進鋪裏。隻見鋪內有口大鍋,鍋中的水沸騰著,鍋旁一道矮牆,一個又一個包好的餃子正從牆那邊飛來,正好落入鍋內。王羲之坐下來要了半斤餃子,夥計把餃子放在他的麵前,他才發現,這一個個餃子好似浮在水中嬉戲的小鴨子,精巧極了。王羲之高興地欣賞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品嚐,這餃子果真味道鮮美,一大盤子餃子轉眼間就吃完了。“鴨兒餃子如此鮮美,可是那幅對聯那麼拙劣,我不如另寫一幅贈予鋪主。”王羲之想罷,便向夥計打聽主人在何處。那夥計指著矮牆,說:“就在牆後。”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嫗坐在麵板前,一個人擀皮包餡,動作異常嫻熟,更令人吃驚的是,老嫗包完餃子,就隨手將餃子拋過矮牆,自己並不起身,也不看,餃子卻不偏不倚正好落入鍋中。

眼前的情景,使王羲之驚奇不已,他急忙問道:“老人家,您這麼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嫗答:“熟練五十載,深練需一生。”老嫗的答話觸動了王羲之,他怔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麼,他又問道:“您的手藝如此高超,門口的對聯為什麼不請人寫好一點呢?”這一問老嫗臉色變了,她生氣地說:“並非我不願請,隻是不好請嗬!就說那個剛露臉的王羲之吧,讓人捧得長翅膀了。說實話,他寫字的功夫兒,真不如我扔餃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別學他。常言道,山外青山樓外樓,人人都應爭上遊,一次上遊就驕傲,下次定落人後頭。”聽了老嫗的話,王羲之羞愧極了,當即承認自己正是王羲之,老嫗吃了一驚,對眼前這位書生少年,上下打量了一番,便道:

“我年老舌長,請先生不要怪罪。”“哪裏,哪裏!”王羲之說著,恭恭敬敬地向老嫗行拜禮,“是你老人家教我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老嫗忙趨前合手還禮:“不敢,不敢,我鬥大的字不識一個。”王羲之要來筆硯,馬上寫了一副對聯送上。

後來,王羲之變得非常虛心好學,練字更加刻苦。他曾渡江北上,遊曆許多名山大川,見到李斯、曹喜、鍾繇、蔡邕、張昶等人的手跡,並一一認真臨摹,體味每家字的特點長處。53歲時,他又進一步學習臨摹古代遺留下來的碑帖。他沒日沒夜地練著,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還揣摩名家書法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