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和老人一問一答。原來老者是一位教書的老夫子,是前來告狀的,老先生在東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書隻掙了八吊錢,東家還以付薪俸高了為借口辭退了他。老先生心中不服,天生的倔勁就上來了,跑到衙門擂響了鼓。
鄭板橋望著老者窮窘的樣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但又想東家辭退他,是不是因為他的才學不強?於是心中一動,手指大堂上懸掛的紅燈籠出了上聯:
四麵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
出完這上聯,鄭板橋真有點後悔,這聯見是平常,思之難對,別窘住了人家不好意思,這麼一大把年紀。
哪想到也就是鄭板橋剛思慮完這話兒吧,人家老先生應口而對了:
一年教,八吊錢,辛辛苦苦,曆盡春夏秋冬。
這聯一對,真可謂是才思敏捷,沒有足夠的博識,哪裏能對得如此恰切?且連告狀的緣由都說清楚了!鄭板橋大喜,極加讚賞。
事後,鄭板橋在本縣設立了薦教處,把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不誤人手弟的教書先生薦給重師教的人家,並明文規定:束修不得低於多少,不得隨意辭退先生。從此教書先生們的生活有了保證。因為鄭板橋如此重視教育的緣故吧,後來濰縣還真出了不少人才呢!
進了臘月門兒,處處溢年味兒.富裕人家早已忙著置辦年貨了,就是窮苦百姓家也想方設法,賣土產,當衣物,弄點白麵吃頓餃子過個轉運年。鄭板橋把一應公務忙活完畢已是臘月二十九的深夜,三十一大早他匆匆穿上便衫,叫了個衙役跟隨,步行出城朝鄉間走去。
山東濰縣鄉間有個早貼對聯早辭舊,早迎財神早接喜、早轉運的習俗,一般在二十九的下午就貼齊全了,鄭板橋知道這種習俗,就趕在這時候觀聯了解哪位教書先生過不去年。天偏晌時,他停在一幢茅草房前,這家門上沒有貼對聯,他輕推開柴門,進到院子裏。
隨著柴門的響聲迎出來一位中年秀士,滿麵菜色,單薄的舊衫裹著瘦弱的身體,在寒風中抖著。秀士很禮儀地把客人接進草舍,順手把一個三條腿的破凳子搬倒請客人落座。鄭板橋見此情形,四下一撒目,這可真是“家徒四壁”呀!
“先生,佳節已至,為何未見先生有所準備?”“唉!一年學館下來,束修無幾,先父謝世三年借貸未完。哪裏能有歡年之資?”鄭板橋索要紙筆,教書先生窮雖窮,紙筆還是現成的,隻見鄭板橋不再說什麼,潑潑點點,勾勾描描,一副“蘭竹”圖極其別致地溢在紙上。教書先生見繪畫人揮筆落款“板橋”二字一出現,他方知客人是縣尊鄭板橋!
鄭板橋放下筆囑咐教書先生,年後將此畫高價賣出,償付欠債,又伸手從長衫中掏出些散碎銀兩交給教書先生:“立即置辦年貨,書寫春聯,鳴炮過年!”等教書先生從木愣中醒來,鄭板橋已同衙役走出院門,溶進紛紛揚揚的大雪裏。
達爾文崇敬與自己“一道散步的人”
1831年底,達爾文(1809一1882)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獲得神學學位,等待著他的前途是去做一名鄉村牧師。在這關鍵時刻,他的老師漢斯羅教授寫了一封信給他,建議他以一個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參加“貝格爾號”環球航行,去經曆一次大規模的實踐鍛煉。漢斯羅熱情地寫道:
“對於一個熱心有誌氣的人來說,我想從來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達爾文接信後欣喜若狂,立即接受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這位漢斯羅教授是當時著名的學識淵博的植物學家。他十分賞識達爾文,時常約達爾文到家裏吃晚飯、閑談和散步,幫助達爾文學習自然科學,以至於有人把達爾文叫做“同漢斯羅教授一道散步的人”。漢斯羅認為達爾文不應當做牧師,而應當成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就通過自己的影響和關係極力推薦他隨“貝格爾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