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名人尊師敬老佳話(4)(1 / 2)

達爾文隨艦考察了整整五年時間。他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源源不斷地寄給漢斯羅。這位頗負聲望的植物學家,犧牲了自己的科學研究,為這位“無名小卒”細心地保管、整理化石和動植物標本,不厭其煩地把一部分科學考察報告、日記、信件送到劍橋大學的哲學學會上宣讀,或者印發給知名的科學家,還把一部分化石送給古生物學家鑒定。由於他如此無私地鋪路,很可能在無窮無盡的祈禱中湮滅了可以發光的一生的達爾文,五年後從“貝格爾號”舷梯上走下來時,已不再是上船時的無名小輩,學術界和科學界的榮譽席早已虛位以待了。

這位未來的科學英豪,在取得成就的時候,更加崇敬與自己“一道散步的人”--可敬的導師漢斯羅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把漢斯羅教授對自己的無私幫助,感奮地告訴讀者,並向尊敬的漢斯羅教授致以真誠的感謝,他把自己的名字和事業,與漢斯羅教授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居裏夫人與一筆路費

一天,歐班老師收到了居裏夫人從法國寄來的一封信和一筆錢。居裏夫人在信中深情地寫道:“如果我能幫助老師實現回法國探望故鄉的願望,將感到莫大的幸福。”歐班老師讀完了信,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不禁回憶起20多年前的往事。

那時候,歐班老師正在華沙一所女子寄宿學校教書,瑪麗·斯克洛多弗斯卡(居裏夫人的原名)是她的學生。歐班老師是法國人。

當時,波蘭正在沙俄統治之下,她意識到波蘭的未來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於是,把教育好孩子作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唯一目標。熱愛孩子的歐班老師,也非常熱愛養育自己的祖國,時常沉浸在思念家鄉的深情之中,渴望有機會探望離別十幾年的故鄉。可是,由於工資菲薄,回故鄉願望難以實現。細心的瑪麗深深被老師的思鄉之情打動了,她多麼想幫助自己尊敬的老師啊!她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把自己胸前的一副象牙項鏈摘下來,為老師增添回鄉路費。歐班老師雖然沒有接受瑪麗的項鏈,卻被瑪麗的一片天真誠摯之情深深感動了,更激起了她對教育工作的熱愛。

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瑪麗獲得了諾貝爾獎金,被人們譽為“鐳的母親”。可是,她一直沒有忘記歐班老師,沒有忘記老師探望故鄉的心願。她得到獎金後,就給老師寫了熱情的信,寄足了由華沙到巴黎和由巴黎到老師家鄉的全程往返路費,50多歲的歐班老師終於實現了盼望多年的願望,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她到了巴黎之後,居裏夫人就在自己的家中熱情地接待了老師,並親自紮起圍裙,下廚房為老師做了可口的菜肴。

居裏夫人對老師的尊敬愛戴,使歐班老師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個教師的幸福和責任。她放棄了落葉歸根的念頭,毅然決定重返華沙,繼續履行一個教師的神聖職責。

丘吉爾的為子之道

父親去世5年後,26歲的丘吉爾從南非采訪回來,驚異地發現46歲的母親準備嫁人了,而且是嫁給比母親小20歲的運動健將韋斯特。丘吉爾起初也難以接受,但他設身處地為母親著想之後感到,做兒女的不該因為流言和世俗而置母親的幸福於不顧。他對母親說:“媽媽,你應該享有新的幸福,結婚吧!”他又對母親道:“媽媽,現在你和他(韋斯特)的年齡差距可能是無所謂的,46歲的媽媽還像26歲時一樣漂亮。等到再過15年呢,那時會發生危機。媽媽我不願你再遇到任何不幸!”可是他母親主意已定:“我想晚年畢竟是晚年。我不願為晚年而犧牲我可能享受幸福的中年!”丘吉爾認為他母親的話也有道理,於是為母親和韋斯特安排了莊重、歡樂的婚禮。

媽媽再婚後,過了13年幸福生活,丘吉爾當年的擔心逐漸變成事實。韋斯特經常外出不歸,媽媽終於和韋斯特分手了,回到兒子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免去海軍大臣職務的丘吉爾,在前線蹲了4個月戰壕後回到倫敦,又驚異地發現頭發花白的母親已經和比丘吉爾還小幾歲的蒙塔古結婚了。丘吉爾對母親獲得遲暮的愛情深深祝福。他等不及母親來安排他和蒙塔古的會麵,而是提前去約會蒙塔古,並在家裏設宴招待了他。在餐桌上他舉著酒杯祝酒:“第一杯酒為我的母親和您一起生活幸福--幹杯!”

尼克鬆一生曆程記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