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名人比幽默趣事(4)(2 / 3)

巴爾紮克寫了一篇小說,描寫一個年輕的修女貞娜,受修道院長派遣,去巴黎辦事。突然來到這五光十色的塵世,貞娜迷惘了。在花園裏,她被人初次強吻,後來,她買了一件花衫,穿上舍不得脫下,就幹脆留在巴黎了。

這篇小說落到一個修道院長的手裏。這個修道院裏恰巧有個名叫貞娜的年輕修女。院長要她讀完這篇小說,命令道:

“你立即去巴黎,找到巴爾紮克先生,讓他懺悔這個十惡不赦的大罪。你一定要辦到,否則最好不要回來!”貞娜到了巴黎,找到了巴爾紮克。把修道院的一切經過告訴了他,請求他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巴爾紮克:“你所應該做的事,我不是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嗎?還有什麼可懷疑的!”“你還猶豫什麼呢?我勸你脫掉這身黑道袍,希望你懂得什麼叫做歡樂和愛情。你應當學會歡笑,走吧!走吧!

不過以後的路要走得正。”貞娜在巴黎留下了。據說一年以後,有人在一家大學生酒館裏,在一群年輕人中間看見了她,她快活、幸福,而且楚楚動人。

海涅的機智

海涅是位偉大的詩人,不但詩寫得好,而且作品之中充滿了正義。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正義感之外,也不乏過人的機智和幽默。海涅和馬克思是好朋友。1844年的一天,海涅正在馬克思的家裏閑談。突然,馬克思的女兒小燕妮突發痙攣,幾乎窒息。正當馬克思夫婦焦慮萬分不知所措的時候,在場的海涅卻鎮靜他說:“快給孩子洗個澡。”說完拉過澡盆,放進水,把出生不久的小燕妮抱進盆裏,就這樣拯救了馬克思女兒的生命。

海涅因為是猶太人,經常受到無禮對待,但他都能對付。在一次宴會上,一個貌似有教養的旅行家想捉弄海涅。他向人們講述他在旅行中去過一個小島,並且神秘地告訴大家:“你們知道嗎,這個小島令我大開眼界,那裏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瞪了他一眼說:“果真如此,我和你一起去這個小島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了。”旅行家羞得滿麵通紅。

“懷著孩子”

彼得堡。某公爵家的大廳裏,不斷傳出樂曲聲。一場家庭舞會正在熱烈地進行。

詩人普希金也應邀出席。不過,那時他還年輕,而且還沒有知名度。

又一首舞曲響起,普希金走到一位小姐麵前,彬彬有禮地發出了邀請。

誰知令人難堪的場麵發生了:小姐連頭也沒轉一下,從鼻子裏哼出一聲說:“我可不能與小孩子一起跳舞。”麵對傲慢,麵對輕蔑,麵對無禮,普希金先是一笑,然後,頗有紳士風度他說:“真對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懷著孩子。”這簡直是一首絕妙的諷刺詩。

“你越老,他就越愛你”

阿加莎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作品被譯成各種文字,傳遍了全世界。

阿加莎的第一個丈夫是個小軍官,婚後14年因丈夫另有所愛而離異。後來,阿加莎嫁給了一位比她年輕、脾氣又十分溫和的考古學家。她跟著丈夫走南闖北,到過許多地方,這對她創作影響很大。一天,一位朋友問她:“作家都是充滿激情的人,而考古學家屬於冷血動物,兩人如何相處呢?”阿加莎搖搖頭說:“不對,女人嫁給考古學家是最理想的選擇。”朋友感到莫名其妙,問她為什麼,阿加莎笑著回答道:“因為他的職業習慣使他對古董特別感興趣,你越老,他就越發愛你。”

“拍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又趕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隻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盧梭對此很不滿,就在《愛彌兒》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了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隻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寫作時要琅琅有聲

在寫作的時候,不少著名的大師都是嘴裏一邊大聲地念,手裏一邊寫的。

福樓拜邊寫邊念的時候,其聲音之大,就是在河的對麵也聽得見。巴爾紮克就更有趣了。有一次費裏戈維去拜訪巴爾紮克,當他走到巴爾紮克門前時,隻聽見裏麵正鬧得天翻地覆。他以為出了什麼事,推門進去才知道房間裏並沒有其他的人,原來是巴爾紮克在跟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壞蛋)大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