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物》

去掉小聰明才能顯示大聰明。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莊子·外物》

聰明的人也有困惑的時候,即使有神機妙算也會有及不到的事情。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莊子·天地》

自知愚笨的人,並不是最愚笨的人;自知糊塗的人,並不是最糊塗的人。最糊塗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認清事物;最愚笨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聰明。

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

——《莊子·知北遊》

讀書多的人不一定真正明智,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

揭竿而求諸海。

——《莊子·庚桑楚》

拿著竹竿去測量大海的深度是愚蠢的。

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知,猶睨也。

——《莊子·庚桑楚》

智慧的人有耳聞目見的感性認識和有思慮籌劃的理性認識。有智慧的人仍有其不了解的事物,就如同用眼斜視,不能看到事物的整體一樣。

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

——《莊子·駢拇》

我所說的聰慧,不是說他能聞聽到別人的什麼,而是要能聞聽到自己;所說的明察,不是說他能看清別人的什麼,而是要能看清自己。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滕,固肩,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惟恐緘滕、扃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莊子·胠篋》

為了提防撬箱子、掏口袋、開櫃子的盜賊,就必定要捆緊繩索,鎖好鎖環,這是平時所說的聰明。可是大的盜賊到來,就會背著櫃子、提著箱子、擔著口袋而去,隻怕捆得不結實鎖得不牢。那麼以前的聰明,不就是幫助大盜積蓄財物嗎?

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

——《墨子·公孟》

聰明的人,必定首先考慮自己能力是否能夠做到然後再去做。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墨子·修身》

聰明的人心裏明白,而不是嘴上多說;有能力的人不標榜自己的貢獻。由於這個緣故,他們的聲譽能夠廣為人知。

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管子·樞言》

耳朵是掌管聽覺的,聽覺一定是順從聽見的,聽見以後再加以衡量就叫聰明。

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出。

——《管子·內業》

誌氣能保持,就能成就高尚品德;高尚品德成就了,智慧也就自然形成了。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戰國·楚·屈原《卜居》

事物都有它不足的一麵,聰明人也會有不明事理的時候。

智在於治大。

——戰國·尉繚《尉繚子》

智慧在於用它處理大是大非。

專用晦昧,則事必悖。

——《尹文子》

如果獨斷專行又思想糊塗,那麼事情就必然出錯。

一人之智,不如眾人之愚。

——《任子》

一個人的智慧,比不過眾多愚昧之人。

勇武以強梁死,辯士以智能困。

——《文子》

勇士會因對手強暴而死,辯士會因對方更有才智而陷入困惑。

愚者不自謂愚,而愚見於言。

——《鬻子》

愚蠢的人不會自稱愚蠢,但是他的話語已顯現出他的愚蠢。

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

——《尚書·洪範》

容貌應該恭敬,言談應該正確,看事物應該明察,聽情況應該聰敏。

君之智,未必最賢於眾也。

——戰國·慎到《慎子·民雜》

帝王的智慧,做事未必都比群眾更高明。

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戰國策·韓策三》

雙生兄弟往往長得一樣,隻有他們的母親才能區分;利與害也往往相似,隻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加以區別。

智者之舉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成功。

——《戰國策·燕策》

有智慧的人辦事,能夠轉禍為福,轉敗為勝。

以狸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

——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功名》

用狸貓引出老鼠,用冰塊引來蒼蠅,即使做得很工巧也不能成功。比喻方法不當,就不會取得成效。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鬼穀子》

聰明的人不使用自己的弱項,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強項;不使用自己的弱項,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強項。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

——《鬼穀子》

與智慧的人談話必須依靠淵博的知識,與知識淵博的人談話必須依靠善辯,與善辯的人談話必須靠抓住要點。

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

——《鬼穀子》

口是心的門戶,智慧和計謀都從口出。

智貴於眾人之所不能知。

——《鬼穀子·謀篇》

智慧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能夠發現普通人還未覺察到的問題。

知者除讒以自安。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聰明的人應該除掉那些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來確保全自身的安全。

事前定,則不困。

——《禮記·中庸》

事先計劃好,做起來就不會感到困難。

詢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也。

——漢·劉向《說苑·建本》

詢問是智慧的根源,思慮是促進智慧的方法。

有機智之巧,必有機智之敗。

——漢·劉向《說苑·反質》

聰明可以成就好事,但有時也會壞事。

智莫大於闕疑。

——漢·劉向《說苑·談叢》

最大的智慧就是對疑惑不妄加臆斷。

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漢·劉向《說苑·談叢》

由於吃飯噎了一次,就斷絕飲食;由於摔了一跤,就不走路了。比喻愚蠢之極。

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漢·劉向《說苑·敬慎》